1402年,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滚烫的油锅烹炸,油花溅起的声响里,混着太

武某人 2025-11-16 15:21:58

1402年,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滚烫的油锅烹炸,油花溅起的声响里,混着太监们惊恐的尖叫。 这一幕在应天府众目睽睽之下发生时,许多旁观者都不明白,堂堂一位朝廷大臣,为何会被施以这种极刑。负责督办的人一边下令维持秩序,一边观察油锅的动静,他们担心过程失控,却又知道上面的旨意不能违背。 就在几个时辰前,铁铉还被押到殿上受审。朱棣坐于上首,看着眼前这位曾在战场上拒绝投降的兵部尚书。铁铉面向南方,站得笔直。审讯官宣读罪状时,他没有出声,只在被要求下跪时直接回绝。殿中侍从互相望着,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传召结束后,他被拖到殿外,刑场早已准备妥当。一开始实行的刑罚并非立刻处死,而是逐级加重。侍卫奉命执行,铁铉在屡次追问下仍保持原有态度。朱棣听到后脸色沉重,命令提升刑罚等级。到最后油鼎出现。 而这一切的起点,要回到半年前。那是靖难之役进入最紧张的阶段,朱棣一路南下,燕军抵达山东地界时,遭遇坚壁固守的济南。铁铉当时正任兵部尚书,兼守济南。他收到敌军逼近的消息后,立即调动防御工事,堵住北方来路。朱棣原本预想轻取此城,却在城下被阻半载。 城中军民在铁铉指挥下,坚持将补给与士气维系到极限。史料记载,他多次拒绝瓦解城防的劝降信,还严令军队不得擅离岗位。围城期间,燕军利用水攻、火攻等各种方式,但都被城内的布防逐一化解。铁铉深知济南若失,朝廷支援将很难跟上,因此死守不退。此举令朱棣判断难以继续在此消耗,只能绕行南下。 等朱棣攻入南京,局势已无转圜。建文帝失踪,追随旧主的官员纷纷被拘押。铁铉在济南被俘后,被押往应天。 在最终处置完成后,消息迅速传遍各地。许多与铁铉有交情的官员私下感叹他在死前仍未妥协。普通百姓也听说他在济南坚守的经历,不少人感到惋惜。铁铉的家族受到牵连,亲属被分配到各地,原本的生活支离破碎。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名声在地方渐渐被重塑。山东一些旧部与百姓将他的故事记录下来,把他视为守城之战的象征。他死后多年,当地有人将遗留的骨骸重新安葬,逐渐形成祭祀之地,传说越传越广。到了明中期,若干地方官将他列为忠臣,修祠祭祀。 铁铉早年因熟悉军事调度,被任命为兵部侍郎,之后升至兵部尚书。他的性格在同僚眼中直接,不擅与人周旋。建文帝信任他,将重要防务交由其统领。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是基于职责与对皇命的坚持,这种坚持最终让他走向极刑。

0 阅读:67

评论列表

视角

视角

1
2025-11-16 15:43

比韩复渠好多了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