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说:雄而不霸的结果,注定在国际上是不会有真正朋友的。因为不霸者没人怕,没人怕,那事情就多了。可清朝当年就是“雄而不霸”,但实际上是外强中干的软骨头,内里烂透了,就算想霸也没那实力。 蔡正元这句话其实就是想讲个因果链:要是一个国家有实力(雄)却不耍威风(不霸),别人就不会怕你;没人怕,就会有人来挑事、占便宜,所以国际上没人真心跟你做朋友。而清朝根本算不上“雄而不霸”,顶多是“装雄实弱”,它的问题从来不是“不霸”,而是压根没实力“雄”,这跟真正的“雄而不霸”完全是两码事。 咱们就看晚清那时候,看着好像挺有派头,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年,建了江南制造总局造枪炮,练了北洋水师,铁甲舰“定远”“镇远”搁亚洲都算数一数二的,表面上确实有点“雄”的样子。可骨子里早烂透了,就像穿了身硬铠甲的病秧子,看着唬人,一戳就破。 军官选拔靠世袭、靠关系,好多人连步枪怎么瞄准都不知道,就敢当统领;军费被层层克扣,士兵拿到的军饷连吃饭都不够,哪有心思练兵?甲午战争的时候,清军武器不比日军差,可指挥混乱,士兵各自为战,最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还得割地赔款。 所以清朝的“不霸”是没办法,不是不想,是真没那本事。就像村里的大户人家,看着院子大、房子阔,其实家里早就没钱了,仆人还在偷偷搬东西出去卖,遇到劫匪只能眼睁睁看着被抢,哪还敢去“霸”别人?它后来被列强欺负得那么惨,不是因为“没人怕”,是因为大家都看出来它外强中干,知道它好欺负。这因果关系得拎明白:不是“不霸导致没朋友”,是“没实力导致既没法霸,也没人真心待你”。 再回头看蔡正元那套“没人怕就没朋友”的说法,其实是把“威慑”和“友情”搞混了。朋友不是靠吓出来的,就像村里的恶霸,人人都怕他,可没人真心跟他好,顶多是表面奉承,背地里都盼着他倒霉。国际上也是这个理,美国够霸了吧,到处派兵打仗,逼盟友交钱,可那些盟友心里都有小算盘,一旦美国实力弱了,指不定就散伙了。 那现在中国的“雄而不霸”又是咋回事呢?这跟清朝的假样子完全不同,咱们是真有实力,却偏不搞霸权。就说经济吧,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自己造空间站、航母,军工技术越来越强,这就是“雄”;但咱们从不抢别人的地,不逼别的国家站队,反而帮着非洲建铁路、帮东南亚搞基建,这就是“不霸”。 可能有人会问,那会不会像蔡正元说的“没人怕,事情多”?确实有个别小国偶尔搞点小动作,比如在南海挑挑事,但大多是背后有人撑腰,想拿咱们当筹码换好处。可真遇到事,咱们有底气应对,比如在南海搞岛礁建设,保障自己的权益,既没动手打人,又守住了底线。 而且更多国家愿意跟咱们交朋友,不是怕咱们,是因为跟咱们合作能赚钱、能发展。就像东南亚国家,用着咱们帮建的高铁,卖农产品到中国市场,日子越过越好,这种靠互利换来的朋友,比靠吓唬换来的“跟班”靠谱多了。 蔡正元没搞懂,现在的国际社会早不是以前“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的时代了。大家更在意能不能一起赚钱、能不能安稳过日子。中国搞“一带一路”,就是跟大家搭伙做生意,你需要路,我帮你修;我需要资源,你卖给我,互相帮衬。这种朋友关系,比靠霸权威慑来的关系结实多了,就算偶尔有摩擦,看在共同利益的份上,也能坐下来谈。 说到底,蔡正元的逻辑错在把“实力的用法”搞偏了。清朝是没实力装实力,最后被欺负;中国是有实力不用来欺负人,反而用来帮别人,这才是真的“雄”。真正的朋友从来不是怕出来的,是处出来的、帮出来的。 现在越来越多国家愿意跟中国合作,加入咱们的朋友圈,这就说明“雄而不霸”不仅能有朋友,还能有真朋友。要是像清朝那样外强中干,或者像有些国家那样靠霸权唬人,才真的会众叛亲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