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的一天,邢燕子被叫去了天津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不失礼貌地对她说:“新的市委班子成立了,这次就不安排你进常委班子了,不再当市委书记了。” 邢燕子出生在1941年1月15日,天津宝坻区大钟庄镇司家庄村,原名叫邢秀英,小名燕子。家里条件不算差,父亲在天津一家工厂当副厂长。她小时候跟着爷爷在乡下长大,早早接触农活。1958年7月,她初中毕业,没去城里父母身边,而是直接回村参加农业生产。那时候她才17岁,就响应号召,成为最早一批城市青年到农村的例子。她在司家庄村干起农活,很快就上手了。1959年,她组织当地年轻妇女搞起治鱼队,后来发展成燕子突击队。这支队伍成了生产主力,帮助村里解决不少实际问题。1960年冬天,她带着队伍开垦荒地,足足560亩,额外多打4万多公斤粮食,帮乡亲们渡过粮荒。这事让她出名了,当年人民日报报道了她的事迹,郭沫若还写了首诗赞她。她也在这年9月1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以后,她多次参加全国会议,成了青年榜样。 邢燕子的事迹传开后,她的政治路越走越宽。1964年,她出席共青团第九次代表大会,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3年,她当选中共十大中央委员,之后连续两届保持这个职务。她进入天津市委,负责农业和知青工作。从1973年11月到1983年6月,她担任天津市委书记,分管这些领域。她坚持不拿国家工资,工作之外回村劳动,按女劳动力平均工分算报酬。这期间,她还兼任宝坻县委副书记、天津地委常委等职。她多次代表中国出访,比如1973年4月去日本,1975年去罗马尼亚。她参加过多次全国党代会,包括1977年的十一大和1982年的十二大。作为中央委员,她的影响力不小,但一直保持低调作风,扎根基层。 1983年6月那个调整,对邢燕子来说是个关键节点。她从天津市委书记位置上退下来,不再进常委班子。这次变动是组织对天津市领导班子重新调整的一部分。她积极配合决定,转向其他岗位继续工作。这事发生在她担任书记十年后,标志着她从高层领导转向地方具体事务。之前她在市委负责农业和知青安置,这些年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次调整让她能更直接接触群众。退下来后,她没闲着,而是去了北辰区知青农场,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从市委到农场,这个转变让她回归一线,处理实际问题。她在农场组织生产,安排任务,保持一贯的务实态度。 调整后,邢燕子的工作重心完全转向北辰区。1981年,她已经开始在知青农场任职,1984年当选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直干到2001年退休。这期间,她经常到基层调研,收集意见。1990年,她调研了丰产河水污染问题,写了报告,推动解决沿河10万人饮水难题。1994年夏天,北运河洪水,她参与堤坝加固,坚持不搞特殊。退休后,她还关注社区事务,指导青年教育。2022年4月6日,她在天津逝世,享年81岁。她一生获得过全国劳模称号,2009年入选双百人物,2019年获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1983年6月的一天,邢燕子被叫去了天津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不失礼貌地对她说:
文山聊武器
2025-09-11 12:39:09
0
阅读: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