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近93阅兵这个关键节点上,接受日本勋章的李显龙,中国以后不会再待见他了,再有

烟雨评社 2025-09-09 14:34:54

在临近93阅兵这个关键节点上,接受日本勋章的李显龙,中国以后不会再待见他了,再有任何重大的活动,也不会邀请他了,虽然你不是中国人,但是你的身体里流淌着中国祖先的血液,这种践踏中国人民感情的行为,中国是绝不会原谅的。 一张授勋照片,一段微前倾的站立姿态,让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就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前夕,他远赴东京,从日本首相手中接过了那枚“旭日大绶章”。 在 2025 年,中国即将迎来意义非凡的 93 阅兵,整个国家沉浸在对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庄重纪念氛围中。这一时刻,对于全体中国人民而言,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的重要契机,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那段艰苦卓绝岁月的尊重与敬意。 此勋章历史可不简单,回溯到二战期间,它曾被授予甲级战犯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等臭名昭著的刽子手,这些战犯在中国及亚洲多地犯下滔天罪行,给无数家庭带来灭顶之灾,让民众陷入无尽痛苦深渊。 “旭日旗” 也因此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象征。如今李显龙接受这一勋章,无疑是在亚洲人民尚未完全愈合的历史伤口上撒盐。 要知道,新加坡在二战时也未能幸免,遭受日本残酷侵略。1942 年新加坡沦陷后,日军展开惨绝人寰的 “肃清行动”,针对华人平民的大规模屠杀,致使保守估计 5 万至 10 万华人丧生。 李显龙的父亲李光耀便是这场惨案的亲历者,曾在生死边缘挣扎。如此血海深仇,新加坡华人社群本应刻骨铭心。而在新加坡,华人占比颇高,他们对先辈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 中国作为二战中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付出了巨大牺牲,3500 多万同胞伤亡,经济遭受重创,大片国土沦陷。抗战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沉重、最悲壮的篇章,也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转折点。 多年来,中国始终以严肃、庄重态度纪念抗战胜利,举办各类纪念活动,修缮抗战遗址,教育后代铭记历史,旨在守护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警示世人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此次 93 阅兵,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人民军队借此崭新亮相,向世界坚定宣示中华民族捍卫和平正义的决心。在这样特殊时刻,李显龙接受日本勋章,让中国人民深感痛心与愤怒。 虽说他身为新加坡领导人,但身上流淌着中国祖先的血液,从情感和历史渊源上,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如今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肆意践踏。 这一事件发生后,中国民间舆论一片哗然,社交媒体上满是对李显龙此举的批判与谴责。许多人直言,以后中国再有重大活动,不应再邀请他。 从官方层面看,虽暂未明确表态,但可想而知,这一行为必定给中新关系蒙上阴影,未来在一些双边合作、交流活动中,中方难免会重新审视与考量。毕竟,历史问题不容轻慢,民族感情不容伤害。 李显龙这一决策,或许是出于新加坡自身外交策略考量,试图强化与日本关系,稳固其在区域格局中的地位,毕竟日本是新加坡重要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超 500 亿美元 。 可他忽视了历史记忆的力量,低估了这一行为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受害国家人民情感的冲击。在历史与现实利益的天平上,他的选择,让自己站在了伤害民族情感的一侧,也让中新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未来,新加坡能否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之间找到平衡,这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国家认同构建,更影响着亚洲区域秩序的道德底色,而李显龙接受日本授勋的争议,或许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警示,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不应丢掉历史的底线;在大国博弈的棋局中,更需守住正义的初心。

0 阅读:69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