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写作不仅是成果汇报,更是理清思路、激发创新的关键工具📄🧠。在大语言模型(LLM)盛行的时代,人工撰写依然不可替代,其深层价值值得深入理解:
• 写作促使研究者将零散的想法和数据结构化,形成清晰、有力的科研叙事,提升思考质量与逻辑连贯性。
• 手写科学笔记能促进脑神经广泛连接,有助于记忆和学习,体现写作对认知的积极影响。
• 虽然LLM能快速生成文本和辅助润色,但它们缺乏作者责任感,且易出现“幻觉”错误,必须严格校验和验证引用。
• 直接让LLM写作可能导致研究者失去对科研内容的深度反思和创新构思,削弱科学写作的本质价值。
• LLM更适合作为辅助工具,用于提升文章可读性、文法校正、文献梳理、头脑风暴及克服写作瓶颈。
• 科学写作是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者深化理解、表达思想和推动学科进步的必经路径。
在拥抱AI写作辅助的同时,持续坚持人类原创科学写作,是保障科研诚信与创新的根本。
详见🔗 nature.com/articles/s44222-025-00323-4
科学写作 科研方法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学术诚信 认知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