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陈毅夫人张茜病重弥留之际,盯着三个儿子只说了一句话:“妹妹不出嫁,你

蔼鸣 2025-07-21 00:36:27

1974年,陈毅夫人张茜病重弥留之际,盯着三个儿子只说了一句话:“妹妹不出嫁,你们谁也别分家!”一句话震住全场,也彻底改变了陈家兄妹此后几十年的命运。 张茜患上癌症后,女儿珊珊出国留学,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抓分夺秒的整理丈夫的诗稿工作,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工作完成,在内心松一口气的同时,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女儿。 陈珊珊是夫妻俩唯一的女儿,虽然是家里的小宝贝,但在教导孩子上夫妻俩都很严格。 兄妹四人在学习方面都很优秀,在考学的时候,陈毅帮着孩子们参谋。当时新中国各方面都缺少人才,大儿子在考大学的时候,陈毅就建议他学习工科,以后好响应国家的召唤,实业报国,之后大儿子就按照他的建议专攻工科。 在女儿选择学校时,夫妻俩却有着不同意见,张茜在女儿小时候就让她学习钢琴小提琴,培养女儿的文艺细胞,想让她之后去考解放军艺术学校。 可陈毅在这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女儿学习这些的时候他没有反对,但未来要走的路不一定非走文艺路线,国家需要优秀人才,学文艺不如学英语,当时国家在外语方面的人才确实不足。 在综合考虑下,陈珊珊决定去学习英语,以后能更好的帮助祖国,而为了能让女儿更好的学习,陈毅特意买过来国外的教科书,好让女儿私下里多练习。 这些教科书被陈珊珊视若珍宝,课上课下都努力学习,成绩很优秀,后来时局动荡,学校停课,即便如此,她在父亲的建议下,仍然没有停止学习。 中途,陈珊珊去医院里面当了护士,认真工作,私下里研究英语,看到她这么努力,陈毅感觉很欣慰。 1972年,陈家接连收到两个噩耗,父亲去世,母亲患癌,接连的打击让陈家人感到很悲伤,在这时张茜得到消息,国家准备将原先在外语附中学习的初三生送到国外深造,之后好能回国,为国服务。 于是带着对母亲的牵挂和对未来的期待,陈珊珊来到国外,一如她父亲当年去外国深造,等到学有所成回来报效祖国。 女儿在国外学习时,张茜没有选择静心治疗,而是在整理丈夫生前的诗稿,完成他未完成的工作,身边人都劝她好好休息,不要太劳累,但她不听,导致身体情况恶化。 躺在病床上时,张茜看着围在旁边的孩子们,眼睛里流露出不舍,但更多的是释然,幸好孩子们都长大,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目标,可儿子们成家立业,小女儿却没有个归宿,她担忧自己走后,女儿该怎么办。 “你们兄妹四个就珊珊没结婚,做哥哥的多想着点妹妹,以后我不在了,就剩你们为她操心了,妹妹不结婚,你们就不能分家。” 听到母亲的话,陈昊苏兄弟三人泪光闪烁,坚定的点点头,告诉母亲,只要小妹不结婚,他们就永远不分家。 在张茜走后,邓颖超放心不下小姑娘,在陈珊珊过来探望自己时,主动提出让她自己一起住下。 陈珊珊笑笑没有答应,她知道邓妈妈是担心自己,但她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她担忧住在这里,会给邓妈妈带来不便。 陈珊珊回来后就来到外交部工作,她找到相伴一生的爱人,两人都在国外留学,回来后从事外交工作。 在工作步入正轨,年岁差不多时,他们考虑起结婚的事情,父母都已不在,结婚自然要哥哥们操心,三个哥哥凑钱给妹妹结了婚。 婚礼很简单,传承了父亲简朴的理念,当年儿子结婚的时候,陈毅就没有大办,只是简单的用西瓜招待了宾客,父亲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兄妹四人,在孩子们出生后,他们就是按照父亲的方法来教导孩子,让孩子们成为个正直正派的人。 参考信源:陈毅女儿的故事 环球在线

0 阅读:334

猜你喜欢

蔼鸣

蔼鸣

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