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拍摄于1984年夏季的老山,照片主人名叫吴玲,当年是参加老山战役某部野战

是刘大惜 2023-12-18 17:33:12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4年夏季的老山,照片主人名叫吴玲,当年是参加老山战役某部野战医院护士。 在1984年的炎炎夏日,云南文山州天保镇的山峦上,炽热的阳光似火球般挂在天空,照射下无情的热浪。这里,正是老山战役激烈进行的地方。在这片被硝烟和尘土覆盖的大地上,一位年轻的护士,吴玲,正站在这场残酷战争的最前线。 她的身影,在战场上显得格外醒目。吴玲的照片,成为了那个特殊夏天的记忆碑石。照片中,她的面容虽显消瘦,但双眼却透露出无比的坚定和毅力。她身着简易的军装,头戴着标志性的钢盔,一肩扛着担架,另一肩背着冲锋枪。她的背后,还挂着装满医疗用品的急救箱。这样的形象,成为战场上女性坚韧与勇敢的生动写照。 在老山,气候极为恶劣。烈日炎炎,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和燥热,但这些自然的考验,对于吴玲和她的战友们来说,只是小事一桩。他们面临的,是战争带来的远比天气更加严峻的挑战——创伤和死亡。作为野战医院的重要成员,吴玲的主要任务是救治伤员和进行后送。 一天,吴玲在前线接收了一批伤员。一个年轻的士兵腿部受了重伤,血流不止。吴玲迅速地展开急救工作,她的双手稳定而迅速地包扎着伤口。伤员的脸色因痛苦而扭曲,他紧张地问道:“护士,我会不会死?” 吴玲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他,语气中充满了鼓励:“你是个勇士,一定会没事的。”她的声音虽然柔和,但却如同夜空中的星光,为士兵带来一丝希望。 在这片战场上,吴玲和她的同伴们日夜奋战。每一次的救治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对死神的挑战。这里,每一滴汗水,每一滴泪水,都铭记着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可贵。 每一天,吴玲都要在弥漫着硝烟和土尘的堑壕中穿梭,如同舞者在死亡的边缘轻盈移动。她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慎,就会踏入隐藏在土壤之下的陷阱。周围是炮火连天,地面震动,空气中充斥着硝烟和血腥的味道。 在这样充满血与火的考验中,有一天,吴玲遇到了一个重伤的士兵。士兵的腿部被炮弹碎片严重撕裂,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脸色因失血过多而苍白如纸。士兵痛苦地咬着牙,眼中闪烁着不安和恐惧。“护士,我会不会死?”他颤抖着声音,眼神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 吴玲在紧张的救治过程中,抬起头,用她那双充满力量和温暖的眼睛看着他,语气平静而坚定地回答:“不会的,你很坚强,一定能挺过去。”她的声音柔和,仿佛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士兵心头的阴霾。 在那个充满硝烟和绝望的环境下,吴玲和她的同伴们不分昼夜地工作,他们的双手不仅是治疗伤痛的工具,更是带给伤员希望和勇气的源泉。在这片战场上,他们挽救了无数濒临死亡边缘的生命,同时也不得不目睹许多生命的消逝。 晚上,士兵们休息时,吴玲会坐在帐篷里写信给家人,告诉他们她如何坚强地面对困难,如何帮助伤员重拾希望,但她从不提及自己的恐惧和无助,总是尽力保持乐观。 巨大的悲痛和无力感涌上心头,吴玲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在这里放弃。她开始努力挣扎,推开压在身上的石块和木板。终于,她挣脱出来,虽然伤痛和疲惫侵蚀着她的身体,但她的眼神更加坚定。 她缓缓行走在破败的战场上,每一步都像是与死神较量。回到临时搭建的野战医院时,同伴们对她的安然归来感到惊讶和敬佩。吴玲没有停下来休息,立即开始救治另一位受伤的士兵。尽管双手颤抖,但她的动作稳健而熟练。 周围的医护人员为她的勇敢和坚韧所感动。吴玲成了所有人眼中不屈不挠的战士,一个在绝望中仍然坚持希望的象征。 整夜,吴玲都在不停地工作,尽管疲惫,但她的精神异常振奋。每当看到伤员稳定下来,她的心中就充满成就感。这种感觉,比任何语言都更强烈,让她明白,尽管战争残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却值得守护。 夜深了,吴玲终于坐下来休息。闭上眼睛,她回想起救助的士兵笑容和逝去的生命。她内心复杂,但更多是坚定的信念:只要战争未结束,她就不会停止使命。

0 阅读:19
是刘大惜

是刘大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