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咱们的舰载武器工程师,第一次在图纸上看到国外那款垂发系统——就是那种能360

潘达林 2025-11-27 20:02:00

当年咱们的舰载武器工程师,第一次在图纸上看到国外那款垂发系统——就是那种能360度无死角发射、一坑四弹、反应快得像闪电的玩意儿。 那感觉,就像你还在用火绳枪排队列阵,突然看见别人端着智能瞄准的脉冲步枪,还能自动换弹。 咱们那时候呢?舰上的导弹发射架笨重得像老式蒸汽机车,打一发得转半分钟,重新装填?得靠吊车和十几个人吭哧吭哧干半天。人家呢?一个发射井,像蜂巢一样密密麻麻,摁下按钮,导弹“嗖嗖”往上窜,连发、齐射、多目标拦截,行云流水。 光看图纸,心就凉了半截。不是技术落后一点,是整个思路都不在一个时代。我们还在琢磨怎么让导弹打得远一点,人家已经在想怎么用人工智能分配火力、用数据链协同拦截。 据说当年那位总工看完资料,一言不发,蹲在走廊抽烟,一根接一根。最后说了一句:“这哪是武器系统?这是未来战争的操作系统。” 那是一种什么心情?绝望?不是。是那种被甩在身后十万八千里,却偏偏让你看清了前面有多远的窒息感。但眼睛没闭上,反而睁得更大了——因为你知道,这条路,必须有人走过去。 然后呢?然后就是三十年。不是等,不是买,是自己造。是实验室里熬红的眼,是试验场上炸毁的发射模块,是冬天零下二十度在甲板上一遍遍调试,是有人倒在了黎明前,名字都没留下。 我们从仿制一个接口开始,到攻克冷发射技术,再到搞出全球独一无二的“通用垂发”——能兼容防空、反导、反舰、对陆打击,不同尺寸、不同型号,全都能塞进去,还能同时点火、智能排序。 现在你再看那曾经让我们仰望的“神盾”系统?它还在服役,但已经不算“神话”了。而我们的驱逐舰,满载着上百个“能装导弹的插座”,在远海划出中国航迹。 说句实话,要是真来一场现代海战,某些老式垂发系统,恐怕连我们的火力网都穿不透。 这几十年,我们到底干了什么? 那不是造了几艘军舰的事。 那是从“跟在后面跑”,到“并肩走路”,再到“带头开路”的蜕变。 是从被动防御,到区域拒止,再到掌握制海权的跃迁。 你品,你细品。 那每一枚从垂直发射井中腾空而起的导弹,都不只是火药和金属。 那是无数个深夜里的咬牙坚持,是几代人把青春焊死在图纸上的无声誓言。 是我们用时间、热血和不甘心,把一个落后的背影,硬生生改写成了今天的前锋。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潘达林

潘达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