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陈某的诈骗手法相当狡猾:他先是用小号在社交群冒充中介发布“高薪陪玩”订单;

反诈洞察局 2025-11-21 18:13:40

发现,陈某的诈骗手法相当狡猾:他先是用小号在社交群冒充中介发布“高薪陪玩”订单;见面时展示上下各放几张真币的练功券;将“现金”放置固定位置,承诺事后用它支付所有费用;再以中介身份收取中介费;最后在一天内完成骗局并找借口消失。 更令人唏嘘的是,陈某还找来一名帮手——研究生丁飞。出身农村的丁飞曾是家里的骄傲,却因贪图小利,从出借银行卡到帮陈某代收中介费,一步步陷入犯罪泥潭,最终退学。 “练功券”骗局为何屡屡得手? 陈某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但他抓住了人性弱点——面对高薪诱惑时,人们容易放松警惕。他精心打造的“夜场老板”人设,加上一沓看似厚厚的“现金”,让受害者相信了他的实力和承诺。 类似案件并非个例。在江西赣州,男子徐某用练功券冒充现金,以“洗黑钱”为名骗取女子黄某钱财。2025年初,仙桃市也发生一起用练功券骗取他人“泰达币”的案件,5名被告人获刑。 ⚖️ 法律如何严惩诈骗行为? 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陈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短期内连续作案5起,主观恶性深,将面临从重处罚。而研究生丁飞出借银行卡、代收中介费的行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同样将受到法律制裁。 防范提醒:警惕高薪诱惑 这起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核实信息真实性:面对高薪兼职或陪玩机会,务必核实发布方身份和公司资质。 警惕垫付要求:任何要求提前垫付费用的工作都可能存在风险。 谨慎提供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银行卡、身份证等敏感信息。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保留证据并立即报警。 十天时间,从睡公园长椅到住五星酒店,陈某的“逍遥日子”最终换来了牢狱之灾。而研究生丁飞为了一点小利,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天上不会掉馅饼,脚踏实地才是真。希望这篇文章能提醒更多人,远离诈骗陷阱! 你怎么看这起案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0
反诈洞察局

反诈洞察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