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情复盘与展望:敬畏周期力量,把握困境反转机遇01复盘新能源行情:周期力

一郎价投机 2025-11-21 01:00:59

新能源行情复盘与展望:敬畏周期力量,把握困境反转机遇01 复盘新能源行情:周期力量贯穿始终,敬畏市场规律回顾近年新能源走势,完整经历了多轮周期切换:2020-2021年持续冲高、屡创佳绩;2022年先跌后反弹;2023-2024年陷入长期回调;而今年以来,板块从底部逐步回升,让市场看到新一轮上涨的曙光。行情背后,周期力量是核心驱动力。2020-2021年的上涨,既得益于产业周期爆发——双碳目标落地叠加动力电池、光伏技术突破,打开行业需求空间,也受益于市场增量资金涌入,新能源作为主线赛道估值持续拔高,交易趋于拥挤。2022-2024年的深度调整,则是产业周期与市场周期共振的结果:前期需求高增带动产能扩张,后续需求增速回落形成供给过剩,产品价格下跌拖累盈利;叠加宏观经济影响下市场整体走弱,板块估值进一步承压。今年以来,随着市场环境改善,叠加新能源"反内卷"推进与需求回暖,产业周期有望重回上行通道。复盘至此,需提示投资者敬畏周期:一方面,即便长期空间广阔、方向明确的行业,自身发展也存在周期波动;另一方面,股市情绪同样有周期,过度乐观或悲观终将回归均值,需理性把握风险与机遇。02 当前格局:新能源估值、交易拥挤度均处低位估值层面,以核心细分赛道为例,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最新PE为36倍,处于历史60%分位;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最新PB为2.8倍,处于历史53%分位,均位于历史中枢附近,估值压力较小。交易拥挤度方面,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对电力设备行业的重仓持股比例为12.3%,虽环比有所提升,但相较于此前21%的峰值,仍处于偏低水平,板块尚未出现过度交易的情况。03 困境反转可期:新能源成最具潜力赛道寻找"困境反转"机会,可聚焦两大维度:一是过往受损严重的行业,二是"反内卷"方向明确的领域,新能源恰好同时契合这两大特征。从工业企业盈利数据来看,过去几年新能源板块下滑尤为显著。"反内卷"推进前,截至2025年5月,汽车制造行业毛利率降至11.9%,创历史新低,亏损企业占比28%,处于历史70%分位;电气机械行业毛利率13.6%,历史分位仅8.7%,亏损企业占比29.4%,历史分位高达98%,行业盈利承压严重。而此轮"反内卷"中,新能源是政策重点聚焦的领域。7月以来政策持续加码,6月29日人民日报发文点名光伏、储能、新能源车行业,提出破除内卷式竞争;9月9日国新办发布会中,工信部明确将依法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的非理性竞争,杜绝行业被非理性竞争拖累。综合来看,光伏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望率先实现困境反转。04 光伏板块:全环节盈利回升,硅料弹性最优"反内卷"加码前,光伏行业因供给过剩陷入全行业亏损,主要环节产品价格均跌破现金成本。7月政策发力后,各环节盈利已逐步回升,后续盈利改善趋势明确。从盈利弹性来看,硅料环节有望成为最大亮点。作为此前受损最严重、当前"反内卷"力度最强的环节,硅料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7月以来价格反弹已超50%。近期消息显示,多晶硅重组"联合体"平台正在筹划,计划成立约700亿元规模基金,通过百亿资金撬动"承债式"收购。后续随着更多政策落地,硅料价格有望持续回升,成为光伏板块盈利弹性最大的环节。05 新能车产业链:供需改善驱动,把握戴维斯双击机会展望未来,新能车产业链有望实现供需两端同步改善,迎来景气与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行情。供给端,"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行业盈利有望修复。工信部明确表态治理新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叠加此前产业链资本开支已明显放缓,各环节盈利水平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需求端,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回升,锂电环节需求支撑强劲。动力电池领域,1-9月我国装车量近500GWh,同比增长42.5%,四季度传统旺季将进一步拉动需求;欧洲汽车电动化进程加快,未来两年新车型密集放量,叠加国内锂电出口管制暂停,出海空间广阔。储能电池领域,全球市场爆发式增长成为锂电行业重要增长引擎,国内独立储能商业模式跑通,海外新兴市场与欧洲大储高增长可持续,多家机构上调未来需求预期。估值层面,当前产业链估值仍处于历史中枢位置,具备提升空间;同时,固态电池、"反内卷"、辅助驾驶、机器人等多维度催化剂加持,估值上行潜力较大。

0 阅读:2
一郎价投机

一郎价投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