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鲁南铁道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甲级抗日英雄徐广田因嫌官小而脱离部队,就在组织打算重新安排其职位时,他却叛变投敌了! 一个曾经手刃七名日军军官的甲级战斗英雄,一个铁道游击队的创始人,竟然在抗战胜利的时候选择了背叛。徐广田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也可能堕落,忠诚也可能变质。这个让人唏嘘的真实故事,值得每个人深思。 说起铁道游击队,大家都不陌生,电视剧里那些英勇的游击队员形象深入人心。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支传奇队伍的创始人之一徐广田,却在抗战胜利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徐广田是铁道游击队十一个创始人之一,从铁道游击队创立到抗日战争胜利一直在游击队工作,并且长期担任铁道游击队长枪中队的中队长。这个人不简单,出身贫寒,从小就在枣庄的铁路边长大,对铁路情况了如指掌。1938年日军占领枣庄后,他先是加入了当地的国民党抗日武装,但发现这支队伍只会争权夺利,根本不抗日,于是愤而离开。 离开后的徐广田开始自己干,利用对铁路的熟悉,专门破坏日军的运输线。他胆子大,技术好,经常在夜里潜入铁路沿线安炸药,炸铁轨,搞得日军焦头烂额。1940年,当洪振海组建正式的铁道游击队时,徐广田带着自己的长枪队加入进来,成为了游击队的骨干力量。 在抗日战争期间,徐广田确实是条汉子。他机智勇敢,亲自参加过夜袭洋行、飞车搞机枪、破坏铁路、炸毁桥梁等各种战斗。最厉害的是,他亲手击毙了七名日军军官,这在当时可是了不起的战绩。1943年夏天,山东军区召开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徐广田被评为甲级战斗英雄,这是当时最高的荣誉了。 按理说,这样的英雄应该会善终才对,可偏偏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事情开始变味了。问题出在职务安排上。抗战胜利后,枣庄成立了铁路管理局,当时铁道游击队的正副队长刘金山和王志胜都担任了局一级领导职务,而徐广田仍是长枪中队的中队长。 这下徐广田不干了。他觉得自己功劳这么大,凭什么别人都升官了,自己还是个中队长?其实组织是有考虑的,长枪队装备精良,不忍心拆散,而且准备调徐广田到军区学习,学完后安排他当营长。可徐广田哪里听得进去,他认为这是刘金山在报复他,一气之下回了老家。 当时正值内战爆发,形势非常紧张。组织考虑到徐广田是战斗英雄,怕出意外影响不好,专门派人去动员他跟部队走。可徐广田已经躲起来了,怎么找都找不到。 1946年春天,国民党特务乔秀峰找到了徐广田。这个乔秀峰很会说话,给徐广田画大饼,说跟着国民党至少能当个连长。徐广田当时估计是被气糊涂了,竟然真的同意了,就这样叛变投敌了。 1945年秋,徐广田背叛了抗日战争时期一直使用的八路军旗号和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投入到了国民党的怀抱,站在了革命和人民的对立面。 结果呢?国民党给他的所谓连长职位,手下只有八条枪,比他原来的中队长还不如。两个月后,徐广田发现上当了,借口母亲生病就跑回家了。他在日记里写道:“这边的官,比那边还虚。”这时候他才明白,自己做了一个多么愚蠢的决定。 更让人感慨的是,徐广田虽然叛变了,但良心还在。他当上国民党的情报处长后,不忍心对昔日的同志下手,根本得不到信任,干了两个月就辞职回家当屠户去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广田的账该算了。公安找到他时,他正在屋后种红薯,看到公安来了,他说:“我知道你们会来。”审讯时他也不狡辩,承认自己投敌了,但强调自己没杀人没抓人,什么坏事都没做。 考虑到徐广田的抗日功绩和他在敌营期间确实没有大的恶行,法院只判了他两年有期徒刑。出狱后回到家乡,正赶上困难时期,徐广田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了。 徐广田一生波澜起伏,从民族英雄到投敌,最后惨死家乡,令人唏嘘。一个曾经的抗日英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曲折的一生。 徐广田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首先是不能因为一时的不满就做出错误的选择。组织准备提拔他当营长,他却等不及就跑了。其次是要有大局观念,不能只看个人得失。抗战胜利后正是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的是团结,而不是内斗。 徐广田的悲剧告诉我们,英雄也会犯错,关键是要及时悬崖勒马。他在国民党那边待了几个月就醒悟了,虽然晚了点,但总比一错到底强。你觉得像徐广田这样的人,是该同情还是该批评?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