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儿童智能手表界的“顶流”小天才又摊上大事了。一块本该守护孩子安全的定位手表

夏日朗晴 2025-11-12 20:07:57

最近,儿童智能手表界的“顶流”小天才又摊上大事了。一块本该守护孩子安全的定位手表,如今却成了滋生灰色交易的温床,从刷赞卖号到代运营产业链,甚至催生出未成年人主导的“虚拟经济圈”,这背后的乱象让人直呼“离大谱”。 事情的起因,是家长们发现孩子的小天才手表里藏着“第二世界”。孩子们通过“碰一碰”加好友,主页点赞数成了社交地位的“硬通货”——点赞破60万的账号被称为“大佬”,拥有“大佬好友位”能让孩子在班级里倍有面子。为了冲点赞,有孩子每天花4到6小时刷表盘,甚至衍生出代运营服务:每周30到50元,就能让“小商人”帮你养号刷赞。更夸张的是,账号买卖成了生意,一个百万点赞的账号能卖到4700元,连自动刷赞的“bot”工具都明码标价,80元一个。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灰色操作几乎都绕过了家长。有的孩子平时住校,手表被家长收走,周末回家后却偷偷购买代运营服务;有的孩子用零花钱买号,甚至当起二级代理赚差价,最小的“小商人”才13岁。当家长还在为孩子远离手机庆幸时,孩子们已经在方寸表盘上玩起了“虚拟社交游戏”,点赞、等级、人脉成了新的攀比项。 这背后,是小天才产品设计埋下的“雷”。手表的社交机制类似Instagram,点赞规则分等级:低等级用户每天只能点5个赞,高等级才能点20个,而每个账号每天最多接收3000赞。这种“刷赞难,涨粉慢”的设计,直接催生了代刷产业链。更讽刺的是,小天才曾以“屏蔽微信QQ”为卖点,宣称打造纯净社交环境,如今却成了灰色交易的温床。 作为家长,我实在无法理解:一块儿童手表,为什么要设计成“社交地位竞技场”?孩子的安全感不该用点赞数衡量,家长的信任更不该被商业利益消费。小天才作为行业龙头,本应守住儿童产品的底线,却放任点赞机制诱导攀比,对账号买卖视而不见,甚至未设置有效的沉迷干预机制。这哪里是“安全手表”,分明是“虚荣心孵化器”。 更值得警惕的是,灰色产业链已经渗透到未成年人群体。当13岁的孩子当起代理,用“薄利多销”的套路赚零花钱,当“bot”工具在未成年人中流传,我们不得不问:企业到底是在保护孩子,还是在利用孩子的虚荣心收割流量? 儿童产品不是法外之地。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小天才有义务监测管控账号买卖、代刷等行为,建立投诉举报渠道。若继续放任灰色产业链野蛮生长,不仅会毁了孩子的社交观,更会让自己陷入法律风险。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儿童手表该不该有“社交点赞”功能?企业该为孩子的虚荣心买单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案例来源:封面新闻)

0 阅读:2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