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层对郑丽文提了一个要求,祖国统一要加速了! 统一这个话题在台湾很少被摆上台面,但现在情况变了,它正迅速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议题,迫使各方力量必须拿出自己的答案和路线图,一场围绕台湾未来走向的深刻重组,已经开始。 国民党内部,政治人物郑丽文的行动尤为引人注目。她公开出席纪念吴石将军的活动,并提议修订课纲,重新强调抗战史观。 这些举动直接挑战了民进党当局多年的“去中国化”教育政策,意图为国民党找回一种不同的历史叙事。 这种姿态获得了党内元老们罕见的集体支持。他们将2028年看作一个“最后窗口期”,希望郑丽文能成为两岸议题的核心发声者,领导队伍。 郑丽文近期与马英九派系互动频繁,同时提拔洪秀柱阵营的幕僚,着手整合党内分歧的力量。 这些操作并非只是政治表演,民进党执政下,台湾年轻人对就业和高房价的焦虑日益加深。 郑丽文的路线似乎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可能性,这让她在40岁以下选民中的支持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显示出民众对现有路线的不满正在寻找出口。 民进党“抗中保台”的口号正面临现实的严峻考验。当局的政策导致两岸“小三通”等交流渠道中断,台湾农产品的销路也受到严重影响。 尽管台当局官员萧美琴近期出访欧洲发表演讲,试图在国际上争取支持,但岛内民众感受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困境。 外部的声援也显得越来越不可靠,日本政治家高市早苗宣称,若台海有事,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打破了传统的“战略模糊”。 但这种强硬表态与日本国内的现实严重脱节。超过53%的日本民众担忧被卷入冲突,而经济界更害怕影响占其出口总额22%以上的中日贸易。 这种矛盾让所谓的“协防”承诺变得苍白,美国智库CSIS预测,日本若介入台海,军事投入将占其GDP的2.8%,代价极高。美军印太司令部虽然承诺协防,但其内部评估也承认胜算不明。 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冲击了岛内经济,台积电等企业的股价就曾因政治风险波动超过7%。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大陆的策略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大陆不再仅仅展示军事实力,而是通过法律、经济和舆论三条战线,进行系统性的布局。 福建舰航母服役和海警海军的高频次联合巡航,是硬实力的体现,旨在传递一个明确信号:统一进程正在加速。 法律手段变得更加精准,大陆近期发布针对“台独”学者沈伯洋的通缉令,把惩戒从模糊的群体概念落实到个人,威慑效果明显。 经济上的施压也更加直接,今年查处涉“台独”企业的数量同比增长了30%,让政治立场和商业利益直接挂钩。 舆论场上的交锋同样激烈,一幅描绘惩戒“台独”的漫画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超过两亿的阅读量,这种软性渗透与硬实力展示相结合,正在瓦解岛内的抵抗心理,让中间派开始重新思考民进党路线的实际代价。 局势的演变让许多人感到紧迫。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曾说,只有国民党执政,两岸才能恢复对话。 而前主席洪秀柱近期更是公开表示,“和平协议不能再等了”。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反映出一种普遍的焦虑:留给台湾选择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