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了名,不止美国,全世界都知道了!东方大国于11月5日宣布,决定从11月10

云景史实记 2025-11-12 09:06:59

这下出了名,不止美国,全世界都知道了!东方大国于11月5日宣布,决定从11月10号开始,暂时停止对美国那部分24%的额外关税征收,但原本10%的基本税率还会保留。   这个调整涉及大豆、小麦和鸡肉这些美国主要出口农产品,表面上看像是中方做了让步,实际只是把之前多收的那部分税先缓一缓。   直白一点儿说就是:进口成本能降一点,但没完全降。   先拿大豆来说,这可是美国出口中国的重头戏,也是这次调整里最受关注的品种。中国每年要吃 1 亿多吨大豆,自己产的也就 2000 多万吨,大部分得靠进口,但早就不是非美国不可了。 2024 年的数据摆在那儿,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花了 120.4 亿美元,比前一年降了 22.7%,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度已经降到 21% 左右,巴西早就成了更主要的供应方。 算笔实在账,巴西大豆的种植成本大概 250 美元一吨,加上陆地运输、海上运费,再算上给巴西交的出口关税和中国 1% 的进口税,总成本其实很有竞争力。 美国大豆呢,就算按离岸价 500 美元一吨算,之前 34% 的税率时,到岸成本得是(500+50)71.34=5047 元一吨。 现在降到 10% 的税率,成本变成(550)71.1=4235 元一吨,看着是降了 800 多块,但跟巴西大豆比起来还是没优势,进口商犯不着因为这点降幅就彻底转回头去买美国货。 再看鸡肉,这品类更能说明问题。2024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鸡肉才花了 4.2 亿美元,同比直接砍半降了 50.4%,这就是之前高关税的直接效果。 现在暂停 24% 的额外税,鸡肉进口成本确实会降,但降得有限。 要知道中国的鸡肉进口渠道早就铺得很开,泰国、巴西的鸡肉一直都在抢占市场,美国鸡肉就算成本降一点,也顶多是抢回点份额,根本达不到美方期待的 “全面回暖”。 至于小麦,中国本身就是小麦大国,进口量占国内消费的比例连 1% 都不到,就算美国小麦便宜点,也影响不了大局,更谈不上中方因此让步。 而且这次调整明明白白写着是 “暂时停止”,之前 8 月份就暂停过一次,到期日正好是 11 月 10 号,现在等于只是把暂停期续上了,根本不是永久取消那 24% 的额外关税。 这就跟给信用卡续了个临时额度似的,不是把额度永久调高,主动权还在自己手里。 美方那边倒是挺会造势,说中国答应在 11 月和 12 月买 1200 万吨美国大豆,可这 1200 万吨放在全年 8000 多万吨的进口量里,连六分之一都不到。 而且 10 月底那两船 18 万吨的采购,本来就是季节性采购的常规操作,之前贸易摩擦中断了而已,现在恢复了也算不上什么特殊让步。 更关键的是,中国现在根本不怕美国农产品断供,这几年早把供应链的韧性练出来了。 大豆不仅能从巴西、阿根廷买,还开拓了俄罗斯、埃塞俄比亚这些新渠道,就算某个供应国出问题,立马能把订单转走。 国内大豆产量也在涨,2024 年的自给率比 2020 年提高了 4 个百分点,虽然还不能完全替代进口,但足够影响国际市场的预期,让美国卖家不敢随便抬价。有这底气在,自然没必要彻底取消关税,暂停那 24% 已经是给足面子了。 美方可能觉得中方是 “让步”,但看看他们自己的动作就知道,同步也把对华的 “芬太尼关税” 降了 10%,还延长了更高关税的暂停期,本质上是互相给台阶,根本不是中方单方面妥协。 要是真算让步,那之前 2024 年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降 7.2%,美国农产品占中国进口的比例跌到 12.8%,这些损失怎么说? 中方不过是在自己需要的时候,适度调整了关税节奏,既能用较低成本补一点进口,又没让美方占到实质便宜。 就拿大豆加工企业来说,之前 34% 的关税时,他们要么硬扛成本,要么转买巴西豆,现在降到 10%,成本确实降了点,但也就是从 “高成本” 降到 “中等成本”,离 “低成本” 还差得远。 所以企业顶多会适量多买一点美国豆,不会彻底改变采购结构,毕竟巴西豆的价格优势还在那儿摆着。 这种 “降一点但没完全降” 的状态,正好拿捏住了分寸,既保障了国内 “油瓶子” 的供应稳定,又没让美方觉得能靠农产品拿捏中国。 说到底,这波操作根本不是什么让步,就是东方大国算清了利弊后的精准调控,把关税的 “松紧度” 握在自己手里,既给了经贸谈判一个缓冲,又没亏着自己,美方要是真以为占了大便宜,那可真是没算明白这笔账。

0 阅读:95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