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一个网友说,波克罗夫斯克的战事,对俄军来说可能是一个陷阱。 我在想,怎么会呢? 仔细看了一下,他的观点很有角度,他说,双方在波克罗夫斯克已经打一年多了,乌军基本上一直主打防御,且战且退,并成功把大量俄军兵力引导至波克罗夫斯克。在这个过程中,俄军主打进攻,从一开始攻占郊区,然后向市区进攻,看似俄军在不断推进,但是越到后面,兵力损失越来越大,推进难度也极大,即便只剩下两三公里的“口袋”口,俄军还是未能彻底包围乌军。 这就有点奇怪了。 过去,在俄军的战报当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控制了波克罗夫斯克市区多少区域,比如,百分之五十的区域,接着控制百分之六十的区域,接着控制百分之八十五的区域,再接着控制百分之九十的区域,百分之九十五的区域……。 一年多以来,在波克罗夫斯克,表面上来看,俄军的战绩很亮眼,乌军则不怎么样。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今天,聚集到波克罗夫斯克战区的俄军兵力有十七万左右,乌军的兵力则很少,距离波克罗夫斯克几百米远的米尔诺赫拉德城区的乌克兰守军,据说只有约5500人,有的报道说,乌军与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战区的兵力比约为1比5至1比8。 总之,在波克罗夫斯克,俄军在兵力方面占据很大优势,乌军在城防工事方面有很大优势,也许,这是双方在波克罗夫斯克激战一年多,俄军还没有攻下这座小城的原因。 事已至此,大家似乎明白什么,为啥子乌军会节节败退至波克罗夫斯克战区?原来在波克罗夫斯克战区,乌军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是那种已经经营十多年的防御工事,波克罗夫斯克城区与米尔诺赫拉德城区,据说有地道连接,可以转移兵力,以及后勤物资。 不难看出,由于郊区不利于防御,乌军只好一步一步的引导俄军聚拢到波克罗夫思考战区,然后凭借防御工事与俄军展开周旋。这一招的确很高明,经典的诱敌深入啊。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砍一刀”的意思,就像某些购物平台上,找好友帮忙“砍一刀”,就有好处,即便帮到了99%,都还让你继续,再“砍一刀”,然后是99.9%,99.99%……,没完没了,直到买家信心全无,无奈的放弃。 在波克罗夫斯克,前段时间,本来俄军指挥官以及克里姆林宫笃定能包围乌军的,普京也放出话,要求俄军在11月中旬完全控制波克罗夫斯克,以结束在波克罗夫斯克的战事。比较诡异的是,乌克兰一直否认被包围,但一直声称波克罗夫斯克的情势复杂,优势是后勤补给越来越复杂。于是,俄军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又不断向波克罗夫斯克增兵,可还是攻不下。 今天,看到战地记者卢宇光发回的一则报道,说俄军的攻势已经减弱了,转而以清剿控制区内的残敌为主,难道是俄军忽然间清醒了? 那么 问题来了,如果俄军一直这样被极少数乌军拖在波克罗夫斯克,久攻不下,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

深井
这个分析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