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舰长陈治国,真是个狠角色。厉害到什么程度?据说当年他开着沈阳舰去小日子周边溜达,连睡觉眼睛都得留条缝,死死盯着雷达屏幕。 不是资历熬出来的官,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将才。当年驾驶沈阳舰闯小日子周边,头顶P-3C反潜机盘旋,船下6米巨浪拍打着船身,十几天里全船人神经紧绷,他却连睡觉都盯着雷达,0.1秒的指令延迟都要拉着全队复盘到深夜。 这位舰长的硬核经历,不仅是中国海军官兵血性的缩影,更展现了新时代海军将领过硬的军事素养和责任担当。 陈治国的军旅生涯从基层舰艇起步,他并非出身海军世家,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步步成长为航母舰长。刚进入海军院校时,他的成绩并非最拔尖,但在实操训练中却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在舰艇操纵模拟训练中,他能在复杂海况设定下精准完成靠港、转向等动作,误差远小于标准范围。 毕业后分配到驱逐舰部队,他从副航海长做起,用三年时间熟悉了舰艇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甚至能熟练拆解并组装主机舱的核心部件。战友们都说“陈治国身上有股钻劲,只要是和舰艇相关的事,他都要弄个明明白白”。 真正让陈治国崭露头角的,是那次驾驶沈阳舰执行远海训练任务。2020年,沈阳舰奉命前往日本海周边开展实战化演练,当时正值冬季,海域遭遇强风暴,6米高的巨浪不断拍打舰体,舰身最大倾斜角度达到30度,不少官兵出现晕船反应。 更严峻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派出P-3C反潜机对沈阳舰进行长时间抵近侦察,最多时一天内有8架次飞机在舰艇周边盘旋。作为舰长的陈治国,连续十几天几乎没有完整休息过,白天在驾驶台指挥航行和训练,晚上就守在作战指挥室的雷达屏幕前,时刻关注周边海空态势。 有一次,雷达突然捕捉到一个快速移动的目标,他仅用3秒就判断出是对方的侦察无人机,迅速下令调整航向并启动电子干扰设备,成功摆脱了跟踪。 事后复盘时,他对指挥组说“在远海执行任务,每一秒都不能松懈,0.1秒的指令延迟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随后带着大家把整个处置过程反复推演了5遍,直到每个人都对流程烂熟于心。 除了过硬的指挥能力,陈治国对装备的熟悉程度也让下属佩服。沈阳舰某次远航中,主机舱突然出现轻微异响,技术部门初步判断为正常机械磨损,但陈治国听到后立刻赶到现场,趴在狭窄的机舱通道里听了十分钟,当场指出是某个轴承间隙过大导致的问题。 经过检修,果然发现该轴承磨损超出了安全范围,及时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故障。他常说“舰艇是我们的战友,只有把它摸透了,它才能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在他的带领下,沈阳舰在2021年海军组织的舰艇比武中,包揽了航海操纵、武器射击、综合防御三个项目的冠军,成为舰队里的“标杆舰”。 担任福建舰舰长后,陈治国的要求更加严格。作为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的技术含量远超以往舰艇,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他带领全舰官兵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每天训练时间超过12小时。 在电磁弹射器测试阶段,他亲自参与每一次弹射试验的数据记录和分析,经常和技术人员讨论到深夜。 有官兵透露,陈舰长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就连舰载机调度的指挥手势,他都要反复纠正,确保每个动作精准规范。“航母的战斗力不是靠装备堆出来的,是靠每个岗位、每个动作的精准配合练出来的”,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中国海军的发展离不开像陈治国这样的优秀将领。从驱逐舰到航母,从近海训练到远海砺剑,一代代海军官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走向深蓝”的使命。 陈治国的经历告诉我们,优秀的军事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实战化训练、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练出来的。他身上那种“敢打敢拼、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中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 如今,福建舰已正式入列,陈治国正带领全舰官兵向着“形成全天候作战能力”的目标迈进。这位从风浪中拼出来的舰长,必将带领福建舰在深蓝大洋上书写新的篇章,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贡献力量。而他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年轻官兵投身海军事业,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添砖加瓦。 官方信源: 中国海军官方网站关于福建舰的报道 《人民海军》报关于陈治国事迹的报道 国防部关于海军舰艇训练的新闻发布会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