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一女孩在游戏厅打工1个多月,被拖欠了3200元的工资。女孩向继父哭诉后,继父气得到游戏厅找老板讨说法,期间二人发生肢体冲突。男子先用麦克风支架砸伤了老板的头部,随后老板持刀挥刺反击,在二人争斗期间,继父抢过老板的刀捅向老板致其死亡。一审法院认定男子构成故意伤害罪,判无期。男子不服,认为自己是正当防卫为,于是提起上诉。二审判了! “爸,他们一直不给我工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女孩哭着说出这句话时,也许她没想到,这一通倾诉,最终会让继父失去自由,也让一个家庭彻底陷入悲剧。 高某听着女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整个人瞬间血气上头,他没多想,立刻起身赶往游戏厅,要替孩子讨个说法。 他到达之后与老板唐某发生争吵,气氛越来越僵,就在情绪失控的瞬间,高某顺手抓起麦克风支架,狠狠砸向唐某。这一幕也彻底激怒了唐某,他踉跄着冲进柜台,从里面抽出一把刀,挥舞着扑向高某。 两人扭打在一起,混乱中高某抢过了那把刀,本能地朝唐某捅去,刀口刺入身体的瞬间,空气都凝固了。高某看着倒地的人,似乎也被吓醒,立刻让人打120报警求救。可唐某最终还是因失血过多,不治身亡。 案件很快进入司法程序,一审法院认定,高某与被害人发生纠纷,先动手打人,后又持刀反击,致人死亡,所以直接判处无期。 高某不服,提出上诉,他在法庭上解释:“我是被对方拿刀逼的,是防卫过当,不是故意杀人。我当时慌了,只是想自保。” 这个辩解,让案件再次引发了社会关注,毕竟在很多人看来,他确实不是蓄意杀人,而是在冲突中被逼急了。但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法律的界限并不模糊。 二审中,省高院指出,由于是高某先动手伤人,而且在成功夺刀后继续捅刺,这种行为不再是“防卫”。不过鉴于高某事后自首、认罪悔罪,积极赔偿,因此最终改判13年的有期徒刑。 这起案件在网上引起不少讨论,有人同情高某,认为他只是个为女儿出头的父亲,冲动之下做错了事;也有人认为,他的确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无论出于何种理由,生命一旦被剥夺,就无法挽回。 冷静分析,这场悲剧其实早在情绪失控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父爱可以是最柔软的力量,也可能在愤怒中变成最锋利的刀。高某出发点是为了给女儿讨公道,但他没有选择报警、协商或通过劳动监察渠道维权,而是直接用暴力介入,这才让一场普通的劳动纠纷变成了命案。 这场悲剧告诉人们:冲动永远是最昂贵的代价。法律面前,情绪不是盾牌。维权要靠理性、靠制度,而不是拳头和刀。 如果那天高某能多忍几分钟,让警方介入,这个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惨烈。可惜,人生没有“重来”键。 信息来源: 深圳新闻网丨为帮继女讨薪,男子与游戏厅二房东起冲突后夺刀刺死对方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