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有可能正面临分裂的危险。很多人可能没想到,越南不是早就统一了吗?但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越南的统一实际上才刚刚过去50年。 越南眼下看着是一个整体,但内部的南北矛盾一直没有彻底解决,五十年前实现统一只是形式上的胜利,南北之间的历史隔阂从来没完全消散。 现在看经济这块最直观,2024年越南整体GDP冲到了4763亿美元,人均4700美元,但这笔钱的分配根本不均。 胡志明市一个城市就贡献了全国近20%的GDP,加上周边的平阳、同奈等南部省份,整个南部经济圈的产出能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 反观以河内为中心的北方,虽然扎堆着全国的政府机构和重工业企业,人均GDP却比胡志明市低了近三分之一,2024年胡志明市人均收入突破6000美元,而河内还在4000美元上下徘徊。 最让南部人憋屈的是财政分配,2022年越南国家财政收入752亿美元,光南部几个外贸大省就缴了超过50%,但拿到的基建拨款却不如北方——河内的行政中心扩建花了20亿美元,而胡志明市申请的港口升级资金拖了三年才批下来,金额还砍了一半。 这种经济上的“剪刀差”,直接喂大了南北的怨气。南部靠私营企业和外贸吃饭,2022年越南3718.5亿美元的出口额里,近60%来自南部的加工厂和港口,那些卖往欧美日韩的服装、电子产品,几乎全是南部工人一针一线、一板一芯拼出来的。 但政策红利却总往北方飘,国家重点扶持的重工业项目全落在河内周边,连吸引外资的政策都透着偏心——北方的国企拿地成本比南部私企低40%,审批速度还快一倍。 有南部服装厂老板吐槽,自己申请扩大生产线用了八个月,隔壁河内的国企建同样规模的厂房,三个月就开工了,这哪是公平竞争,简直是“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区别”。 历史遗留的隔阂更让矛盾雪上加霜,南北分治那几十年,北方学的是社会主义理论,南方读的是美式教材,连历史课本都各说各的——北方讲“解放南方”的正义性,南方却在私下流传着战争中平民伤亡的故事。 直到现在,胡志明市的街头还能看到老式的美式酒吧,年轻人习惯用美元结算小额交易,而河内的商店里全是越南盾标价,长辈们提起过去就念叨“南方被资本主义带坏了”。 这种文化上的鸿沟,在社交媒体上经常炸出火花,南部网友骂北方“靠我们养着还摆官架子”,北方网友回怼“没有北方的国防,你们早被外资吞了”,去年就因为一条“南部该不该留更多税收自用”的话题,两国网民吵上了热搜,相关帖子刷了几百万条。 越南政府不是没试过补救,喊了十几年“南北均衡发展”的口号,还搞了250个基建项目同日开工,总投资将近1300万亿越南盾,相当于全国GDP的10%。 但这些项目里,真正落在南部民生上的没几个,大部分资金还是砸在了北方的重工业和行政配套上。 最讽刺的是那条号称“能弥合南北”的高铁,规划了20多年,全长1540公里要花670亿美元,却因为政府拿不出钱,在中日韩之间反复横跳耍小聪明,一会儿找日本要援助,一会儿跟韩国谈贷款,到现在连动工日期都没定下来。 南部人看得门儿清,这哪是搞基建,分明是拿“南北融合”当幌子,实际还是优先满足北方的战略需求。 而且这种矛盾已经从暗地里的抱怨变成了明面上的对抗,2024年南部几个外贸大省联合向中央提建议,要求将地方税收留存比例从20%提高到50%,被驳回后,胡志明市的商户搞了次“静默罢市”,当天外贸订单暴跌30%。 还有去年的财政预算听证会,南部代表直接拿出数据怼北方官员:“我们每缴10块钱税,只能拿回3块钱的福利,这跟被抽血有什么区别?” 而北方官员的回应全是官话套话,说来说去就是“要顾全大局”,这种敷衍只会让不满越积越深。 现在越南经济看着热闹,2025年上半年还涨了7.52%,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但这更像给南北矛盾盖了块漂亮的遮羞布。 只要南部还在当“赚钱主力”却没话语权,北方还抱着“行政中心”的架子不放,历史的隔阂就会一直发酵。 那些喊了几十年的口号、规划了半辈子的基建,不过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毕竟人心这东西,从来不是靠钱堆出来的项目能买通的,要是哪天南部觉得“与其养着别人,不如自己单过”,那五十年的统一局面,说不定真要出大问题。 参考信息来源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