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与介子推君臣互助的故事令人感动,在深山老林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

岩桦看科技 2025-11-10 12:50:32

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与介子推君臣互助的故事令人感动,在深山老林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熬汤喂给晋文公,这个故事我们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是寒食节的由来。同时在东边临海之国的齐国,也发生了类似事情,但总有那么一点点大跌眼镜。

易牙是春秋时期齐国雍城人,又名狄牙,是齐桓公的御用厨师,因擅长做各种珍馐美味,以此深得齐桓公的喜爱。易牙烹饪技术如此高超,以至于后世将他尊奉为厨师届的祖师爷,而作为中国四大菜系的鲁菜,其发端便是缘于易牙。

这可深得齐桓公之心,齐桓公虽然被后世称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当时他不爱权力爱美人爱美食。

易牙使出浑身解数侍奉桓公,成功地掌控住他的胃口,得到宠遇自然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易牙并不甘心只做厨师,对权力充满欲望,他之所以对主公“无私奉献”,终极目的无非还是为自己谋取私利。易牙同时又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可以献出亲人的性命。

齐桓公在尝尽易牙做得美味后,某日忽然闲的蛋疼的说了一句:“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实在是遗憾”。说完,神情中对此充满无比的向往,嘴角似乎隐约能看到流下的涎水。易牙听后默默无言,但将主公的话牢牢记在心中。

不久,桓公在用膳时尝到一道肉汤,味道鲜美无比,满心欢喜之余便向易牙询问肉汤的取材。此时,易牙泪眼婆娑的向桓公告知实情,原来肉汤的原料正是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他之所以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满足主公的胃口,祈祷国君身体安泰

原文是这么记载的: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烝婴儿之未尝。于是烝其首子而献之公。”《管子·小称》。

???????????把刚出生的婴儿煮了,虎毒还不食子,卧槽不能理解这啥脑回路

桓公听后先是大吃一惊,然后便被易牙的“忠心”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是可靠的忠臣。从此桓公更加宠信易牙,而后者也因此频频干涉朝政,与另外三位佞臣堂巫、开方、竖习一起,祸乱齐国。

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为确保齐国的霸业不因此而败落,曾在桓公面前多次谏言斥逐四人,但都被后者置若罔闻。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临终前对主公做最后的劝谏,恳请他为霸业存续和社稷安危考虑,务必要驱逐四人。此时的桓公似乎“开了窍”,听从管仲的建议,真的将四人赶出朝堂。

但是没多久,失去三位佞臣陪伴的桓公便感觉索然无味,没多久便将他们重新召回,再度予以信任(“公憎四子者,废之官。逐堂巫而苛病起兵,逐易牙而味不至,逐竖刁而宫中乱,逐公子开方而朝不治。桓公曰:“嗟!圣人固有悖乎!”乃复四子者。)

但桓公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朝夕难以离开四位“忠臣”,最终竟然要了他的命,活活将他饿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桓公在管仲去世两年后,也迎来自己的大限之日,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眼瞅着离鬼门关越来越近。此时,四位佞臣知道桓公已无利用价值,为自身荣宠计,集体投靠桓公的庶长子、公子无亏,为即将到来的新齐国国君提前铺路。

正当桓公卧床不起之时,发生了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争位的事件,而暂时胜出的正是公子无亏。易牙等人在帮助无亏取得胜利后,为了能让他尽快登基,便将仍卧病在床的桓公实施禁锢,在他的病房四周修筑高墙,严禁任何人探视和送食送水。就这样,桓公躺在病床上,最终竟落得被活活饿死的下场,实在是可悲。

嗯,一代霸主被奸臣活活饿死,你敢信吗?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桓公死后很久都没有人知晓,直到蛆虫爬出窗外被守护人员发现,无亏等人才确信桓公已死。(死十一日,虫出於户,乃知桓公之死也)在圆满完成“任务”后,无亏登基为君,随后才为桓公发丧致哀。

风光一时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就此谢幕。大家可以喝肉汤,安心吃饭了[流鼻血]

0 阅读:2
岩桦看科技

岩桦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