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罗夫最近有些不对劲。这位干了20多年俄罗斯外长的老外交家,最近干了两件让人看不明白的事。第一,他没有参加普京11月5日主持的一个重要安全会议。第二,他不再担任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出席G20峰会。这两件事放平时也许没什么,但放到现在这个时间点,就很值得关注了。 过去二十年无论外部局势怎么变,拉夫罗夫一直是俄罗斯对外应对的核心人物,各种国际峰会和外交场合他总是在前排用强势语气对外放话,可最近连最重要的核战略会议都没有他的位置,这变化背后绝对藏着故事。 这次缺席的会议正碰上全球核对抗气氛紧张,美国刚表态要恢复核试验,俄罗斯紧跟考虑重启新地岛核爆,以往这种关键时刻拉夫罗夫都要参与,毕竟外交部要为军方动作提供说法,但这回却不让他出头,说明克里姆林宫要自己掌控节奏不愿再让外交部门抢风头,也许担心他的话太直影响操作空间。 G20换上奥列什金这样主抓经济的人出面,明摆着要把经济利益和外交谈判绑在一起,也许是想用经济筹码做谈判基础,俄罗斯当前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多,制裁、乌克兰、能源市场变数不断,光靠大嗓门讲道理已经不够,这时候用经济专家主导既是信号,也是策略上的调整。 拉夫罗夫近期的挫折离不开俄美关系新变数,上个月拉夫罗夫尝试和美国国务卿沟通,想为俄美缓和铺路但最终没谈拢,美方直接放狠招,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公司下死手,于是拉夫罗夫公开叫板西方,可惜形势没见好转,这种局势下普京明显觉得需要更灵活、更接地气的人主导外交,摆脱传统“硬对硬”的方式。 拉夫罗夫地位微妙的信号早就有苗头,他没有被撤职,也还在安排日常外交活动,但关键舞台上的位置正在被悄悄挪走,这也反映了普京用人的一贯手法,面子留着,权力收回。 能看到俄罗斯内部正在针对外部局势调整应急策略,把脉动全都收紧到核心圈子内,接下来的外交操作可能会更注重实际利益,减少口头争斗增添实操手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