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断臂求生! 11月6日,日本汽车巨头日产,竟然把自己的老巢横滨全球总部大楼给

康安说历史 2025-11-10 00:55:28

日本断臂求生! 11月6日,日本汽车巨头日产,竟然把自己的老巢横滨全球总部大楼给卖了!买家还是咱们中国的敏实集团和美国财团联手,交易价高达970亿日元(约45亿元人民币)。 要知道这总部可不是随便盖的办公楼,2009 年从东京银座迁到横滨,选的是紧挨着车站和港口的黄金地段,既能办公又能当车型展厅,当年可是花大价钱打造的企业门面,如今却要 “九八折” 甩卖,比估值少了 10 亿日元,这着急变现的样子,明眼人都能看出日子有多难。 日产这哪是卖楼啊,分明是在 “续命”!就在卖楼当天,日产公布的财报看得人揪心,2025 年上半年就净亏了 2219 亿日元,折成人民币 103 亿,去年同期还赚着 192 亿呢,这落差简直是从天上掉地下。 更要命的是,2024 年一整年,日产净亏损高达 6709 亿日元,差不多 334 亿人民币,这可是 20 年来最惨的业绩,上一年还赚着 426 亿,一下子就由盈转亏,这窟窿大得吓人。 你想想,一个百年车企,一年亏掉几百亿,手头的现金早就不够用了,2025 年第一季度的汽车自由现金流都是负的 5500 亿日元,欠的债更是接近 2 万亿日元,其中 348 亿今年就得还,不卖值钱的家当,真的撑不下去了。 销量下滑更是把日产逼到了墙角。想当年 2017 年,日产全球一年能卖 580 万辆车,可到了 2024 年,只剩下 334.6 万辆,近乎腰斩的销量,钱自然就少了。 咱们中国市场更是惨,2024 年日产在华销量跌到 69.6 万辆,比上年下滑 12.2%,跟 2021 年的 138.1 万辆比,直接砍了一半,以前靠轩逸、天籁撑场面,现在中国本土的新能源车企太能打,日产的车根本抢不过人家。 不光中国市场不行,日本本土和欧洲市场也分别下滑了 4.8% 和 2.9%,也就北美市场靠新车型涨了 3.3%,可这点增长根本填不上其他市场的窟窿。 更头疼的是,美国加的关税就让日产少赚了 1497 亿日元,差不多 69 亿人民币,这钱本来能救急的,全给折腾没了。 卖总部只是日产 “断臂求生” 的一招,为了活下去,他们早就开始 “刮骨疗毒” 了。新上任的 CEO 伊万搞了个 “Re:Nissan” 复苏计划,比 20 多年前戈恩的改革狠多了,计划到 2027 年把全球 17 家工厂关掉 7 家,缩减到 10 家,日本本土的追滨工厂都要停止整车生产,湘南工厂也改成生产零部件,连新建电池工厂的计划都喊停了。 产能也要从 350 万辆砍到 250 万辆,还要裁员 2 万人,这可是总员工的 15%,当年戈恩都没裁这么多人,可见现在的危机有多严重。 从采购到销售,全链条都在砍开支,目标是 2026 年降本 5000 亿日元,只求能赚点钱、有正现金流,这日子过得太憋屈了。 更让人感慨的是,接盘日产总部的还是咱们中国企业。牵头的敏实集团是做汽车零部件的巨头,早就给日产供货了,这次联合美国 KKR 接手,一方面是横滨核心地段的房子保值,日产租 20 年还能有稳定租金,另一方面也能跟日产绑得更紧,拓展业务。 这事儿想想也挺唏嘘的,以前都是日本车企在中国风光,现在中国企业都能收购他们的总部了,这背后是全球汽车业的大变天。 咱们中国新能源汽车现在多厉害,2024 年出口量全球第一,占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比亚迪的电池、蔚来的换电技术都很能打,日产在电动化上早就落后了,他们新出的电动车还是 400 伏平台,人家中国车企都用 800 伏的了,根本没竞争力。 日产现在是把宝押在了这笔卖楼钱和重组上,739 亿日元的出售收益要投到数字化和研发上,但这终究是拆东墙补西墙。 未来 20 年还要交租金,又是一笔负担,而且裁员已经引发了日本工会的反对,市场上又被中国车企压着打,2025 年中国市场预计还要下滑 18%,这日子真不好过。 当年戈恩改革还有全球化红利可吃,现在全球车市都是存量竞争,日产品牌力也不如以前,股价跌了不说,连股息都停了,新 CEO 的压力比当年戈恩大多了。 说一千道一万,日产卖总部就是实打实的 “断臂求生”。一个百年车企,把象征荣耀的总部都卖了,这得是多绝望的选择。 这事儿也给所有传统车企提了个醒,跟不上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再大的巨头也得栽跟头。而咱们中国车企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抓住了时代机会,这背后的变化,可比一笔 45 亿的交易更让人振奋。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