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经打了1300多天,在这场战争中,美国逐渐意识到,某个东方大国一开始就

古今知夏 2025-11-09 17:30:44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1300多天,在这场战争中,美国逐渐意识到,某个东方大国一开始就选择劝和而非斗争的路线,虽然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始终没有放弃劝和,积极支持和平解决。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那一刻,全球都在猜这场仗会打多久。有人说几周,有人说数月,没人想到会拖过四年。彼时的美国,第一时间扛起了 “拱火大旗”,忙着给乌克兰递武器、凑盟友,把这场冲突当成制衡俄罗斯的绝佳机会。 可那个被美国视作 “竞争对手” 的东方大国,却没跟着选边站队。冲突爆发第三天,它就公开呼吁俄乌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分歧,明确表态 “反对火上浇油”。 当时不少西方媒体嘲笑这是 “无用功”,觉得战场胜负才是硬道理,劝和不过是空洞的口号。 但东方大国没停下脚步。2022 年 4 月,它促成俄乌代表团在土耳其举行面对面谈判,虽然最终没达成停火协议,却为双方保留了沟通的渠道。 同年秋天,它又推动建立 “俄乌粮食运输协调机制”,既让乌克兰的粮食能运出去,也让俄罗斯的化肥、能源正常流通,避免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 这些看似 “不起眼” 的操作,背后是对战争本质的清醒认知。东方大国早就看透,俄乌冲突的根源是北约东扩带来的安全失衡,单纯靠军事对抗只会让矛盾越积越深,只有坐下来谈,才能找到兼顾各方安全关切的解决方案。 所以它不递武器、不拱矛盾,一门心思做 “劝和的桥梁”。 反观美国,那段时间正忙着 “加码拱火”。2022 年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超 150 亿美元,2023 年直接翻倍,2024 年又联合北约搞 “坦克联盟”“战机联盟”,恨不得把所有先进武器都搬到俄乌战场。它以为这样能快速拖垮俄罗斯,却没料到战争会变成 “无底洞”。 战场的拉锯超出了美国的预期。乌克兰的反攻没能突破俄军防线,俄罗斯的防御体系越筑越牢,双方在战壕里反复消耗,人员伤亡、物资损耗直线上升。 五角大楼 2025 年初的评估报告显示,乌克兰军队的战斗人员损耗已超 35%,即便持续输血,也很难改变战场僵局。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国内的压力。持续的援乌开支让联邦财政不堪重负,2025 年上半年,美国国会就援乌法案吵了三个月,最终通过的援助金额比之前缩减了 40%。 工业州的选民怨声载道,因为大量资源被投入军工生产,民生项目资金被挤压,物价上涨、就业压力让不少人把不满发泄到对华政策上。 此时,东方大国的劝和行动还在持续发力。2024 年 6 月,它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具体举措》,提出 16 条务实建议,从设立停火观察站到推进战后重建,每一条都直指冲突的关键症结。 2025 年下半年,美国的态度开始悄悄转变。国务卿在公开场合首次表示 “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谈判的努力”,白宫也私下通过第三方与东方大国沟通,希望借助其影响力推动俄乌接触。 这种转变,不是美国突然热爱和平,而是它终于意识到,拱火带来的只有无尽消耗,而东方大国坚持的劝和路线,才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出路。 那些曾经被美国嘲笑的 “劝和举措”,如今都成了证明先见之明的证据。东方大国推动的跨境人道通道,三年来累计转运物资超 50 万吨,挽救了无数平民的生命; 它倡导的 “共同安全观”,得到了全球南方 70% 以上国家的支持,这些国家不再盲目跟随美国的制裁政策,而是积极呼吁停火谈判。 美国的后知后觉,恰恰印证了东方大国的先见之明。战争从来没有赢家,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兼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才能实现真正的持久和平。 这一点,东方大国从冲突爆发之初就看得明明白白,而美国花了三年多时间,才在消耗与焦虑中读懂这个简单的道理。

0 阅读:7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