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洗漱间当实验室!马伟明8年破局,中国电磁弹射领跑世界 2025年11月5日,

吉祥又如意 2025-11-09 12:15:10

砸洗漱间当实验室!马伟明8年破局,中国电磁弹射领跑世界 2025年11月5日,中国海军三航母并列的消息传遍神州:福建舰正式入列,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以“零故障”海试表现惊艳全球——这套故障率远低于美国福特级、能耗降低30%的核心技术,让中国航母实现“后发先至”,深蓝大洋上终于竖起了属于中国的“电磁利刃”。而这一切荣光的背后,藏着马伟明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藏着太多让人心疼到落泪的故事。 1960年4月,马伟明出生在江苏镇江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踏实本分的劳动者,常把“国家强了,老百姓才不受人欺负”挂在嘴边。小时候听老师讲起旧中国被列强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的历史,他总攥紧小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暗暗立下“为国造重器”的誓言。这份朴素的爱国心,成了他日后对抗技术封锁、攻克科研难关的最大底气。 1982年,22岁的马伟明从海军工程大学毕业,留校投身舰船电力研究。彼时的中国海军,装备水平与世界强国差距悬殊:潜艇发电机受“固有振荡”困扰,振动剧烈、噪音极大,不仅隐蔽性差,还随时可能引发故障;航母发展刚起步,舰载机起飞方式停留在滑跃阶段,与电磁弹射的差距堪称“代际鸿沟”。国外对相关技术严密封锁,不仅不卖设备、不共享图纸,还放出狂言:“中国20年都搞不出电磁弹射。” 国内不少人劝他“跟着国外路线走,风险小、见效快”,但马伟明却红着眼反驳:“跟踪模仿永远只能当配角,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只能自己拼出来!”没有实验室,他就带着3名学生“砸掉”学校的旧洗漱间——瓷砖地面擦干净当操作台,废弃水槽改造成冷却池,淘汰的仪器零件拼凑出试验装置,3.5万元启动经费,要撑起整个课题组的研发。 夏天的洗漱间闷热如蒸笼,汗水顺着脸颊滴在图纸上,晕开墨痕就用纸巾擦干继续演算;冬天没有暖气,手指冻得僵硬,他就搓搓手、哈口气,再小心翼翼地调试零件。妻子半夜起来,总能看到他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演算纸,铅笔尖把掌心戳出了红印;洗衣机里的工装,袖口磨破了补,补了又磨,两年没换过新的。有路过的同事打趣“这哪是搞科研,简直是‘修破烂’”,马伟明却笑着回应:“能为国家修出‘国之重器’,再苦也值!” 为了捕捉“固有振荡”的关键数据,他和团队创下连续72小时守在设备旁的记录。饿了啃干面包,困了趴在桌上打个盹,眼睛布满血丝也不肯离开。一次试验中,设备突然短路起火,火苗窜起的瞬间,马伟明不顾危险冲上去切断电源,双手被火星烫伤,起了一串水泡,他却只是盯着烧坏的零件心疼地说“试验耽误不起啊”。有次他连续熬了48小时,回家后直接晕倒在门口,醒来第一句话问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试验数据保住了吗”。 科研攻坚的关键时期,国外某知名公司代表带着合同找上门,把百万美元年薪的支票拍在桌上,语气傲慢:“你留在中国,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么多。”马伟明没有丝毫犹豫,把支票推了回去,指着实验室墙上的潜艇模型,字字铿锵:“你们能给我高薪,能给我绿卡,却给不了我祖国的航母。我这辈子,就想让中国海军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攻克潜艇发电机难题后,马伟明又把目光投向了电磁弹射。这一干,又是8年。2100多个日夜,他带领团队与上百项关键技术死磕,却遭遇了连续17次失败。最绝望时,有队员蹲在洗漱间门口哭着说“撑不下去了”,马伟明红着眼眶抽烟,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他拍着队员的肩膀说“再试最后一次”,可谁都知道,这句话他已经说了5次。第18次试验那天,当模拟舰载机成功“弹”向空中时,整个团队相拥而泣,马伟明没哭,只是对着墙上的国旗深深鞠了一躬,背影挺得笔直,却没人看见他攥紧的拳头在微微发抖。 车祸受伤后,医生嘱咐他卧床静养,可他心里记挂着试验进度,戴着护具就冲进会场汇报;为了节省时间,他把电梯通勤时间精确到两分钟,连吃饭都要小跑着去食堂;《人民日报》曾报道,他获得巨额奖金后分文未取,全部捐给了科研事业和人才培养,自己却住着普通公寓,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有人问他图什么,他指着实验室墙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标语,语气朴实却坚定:“当院士,就是要为国家拼命!” 如今,福建舰正式入列,三航母并列的格局,彰显着中国海军的崛起,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学家的骨气与底气。当舰载机借助电磁之力腾空而起的那一刻,马伟明站在码头,看着战机划过天际,突然转身抹了把眼睛——这双调试过无数零件、布满老茧的手,此刻抖得像个孩子。他终于可以对小时候那个攥紧拳头的自己说:“你做到了,国家的腰杆硬了。” 从洗漱间里的简陋实验,到三航母时代的硬核荣光,马伟明用一生践行着“科技强军”的誓言。他不是神坛上遥不可及的院士,而是一个为了祖国拼命的普通人,一个让人心疼、让人敬佩、让人忍不住落泪的国之脊梁。向马伟明院士致敬,向所有为国奉献的科研工作者致敬! 信息来源:新华社、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网络截图

0 阅读:46
吉祥又如意

吉祥又如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