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一面承诺不将中国稀土转售美国,一面在俄罗斯石油采购上态度暧昧,在新德里看

子真赏潮起潮落 2025-11-09 06:40:29

印度政府一面承诺不将中国稀土转售美国,一面在俄罗斯石油采购上态度暧昧,在新德里看似矛盾的外交姿态背后,是一场关乎国家利益的精准计算。 10月中旬,印度悄然向中国作出承诺: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将不再出口至美国。这一决定低调却意义深远,犹如一颗投入全球战略博弈棋局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与此同时,印度在俄罗斯石油采购问题上却展现出迥异的态度。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宣称印度总理莫迪已向他保证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但现实情况却复杂得多。 印度正以一场精妙的外交平衡术,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01 稀土依赖 印度向中国作出的稀土承诺,暴露了其在高科技产业领域难以逾越的软肋。 这一承诺意味着,印度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将仅限于国内使用,不再充当中国稀土流向美国的“中转站”。 印度多家企业已开始提交终端用户证明文件,明确声明从中国采购的重稀土永磁体将仅用于印度国内生产。 印度之所以作出这一承诺,源于其对中国稀土产业的深度依赖。 一位印度电动汽车企业高管坦言:“短期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替代中国的供应链——无论是澳大利亚、美国,还是尚未规模化开采的印度本土矿源,都无法满足需求。这种依赖是绝对的。” 数据显示,印度在2024至2025财年进口约870吨稀土磁体,总价值超过30亿卢比。 这些稀土材料对印度正在崛起的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产业至关重要,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电机、风力发电机及高效电子设备。 02 石油博弈 与稀土领域的合作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在俄罗斯石油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印度驻俄罗斯大使维奈·库马尔此前明确表示:“印度只会购买对自身最有利的东西……因此,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我们将继续购买贵国的石油。” 尽管面临美国的压力,新德里仍坚持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印度这一立场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在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印度开始以折扣价大量购买俄罗斯原油,使其成为俄罗斯原油出口的全球最大买家。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印度自俄罗斯进口原油平均为168万桶/日。 特朗普政府对此极为不满,甚至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50%的额外关税。 然而,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印俄双方签有“长期石油合同”,“要在一夕之间停止采购,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03 战略自主 印度在稀土和石油问题上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其长期奉行的战略自主外交政策。 在稀土问题上顺从中国,在石油问题上顶住美国压力,印度的一切选择都围绕国家利益展开。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在回应涉俄提问时强调,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稳定且经过时间考验”,不应用“第三方国家的棱镜”去审视。 在获取本国所需能源的问题上,印度会根据不同市场供应情况以及全球普遍趋势制定政策。 印度驻俄罗斯大使库马尔也表示,印度对任何“侵犯印度主权”的措施和行为都极为敏感。 这一系列表态清晰地表明,印度在外交决策中始终将维护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04 实力考量 印度在稀土问题上向中国妥协,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的绝对优势。 中国生产了全球近90% 的重稀土永磁体,并且几乎垄断了稀土精炼加工能力。 中国对稀土产业链的掌控,已使其成为中美竞争中最具分量的“战略筹码”之一。 中国近期进一步收紧了稀土出口管制,主要涉及技术和物项双重管控。 在技术管制方面,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五大类技术及其载体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在物项管控方面,含有中国成分(占比≥0.1%)的境外制造稀土物项、使用中国技术生产的境外稀土物项,以及原产于中国的稀土物项,均需申请许可。 这些措施使美国通过第三国获取中国稀土的难度大大增加。 一位印度政府顾问私下承认:“至少在短期内,该国制造业离不开中国的供应支撑。我们不能承受关键领域的断供风险。” 05 全球博弈 印度在中美之间的平衡术,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速发展。 特朗普宣称印度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消息,恰逢美国与印度关系因关税政策、工作签证费用上涨等问题跌至冰点之时。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贸易紧张,特朗普仍表示他与印度总理莫迪的关系良好。 随着全球格局加速演变,印度在大国博弈中巧妙保持平衡。无论是稀土承诺还是石油采购,都是其务实外交的体现。 新德里的决策者们深知,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 印度在中美之间的平衡术,恰恰为其赢得了最大的战略空间和利益回报。

0 阅读:36
子真赏潮起潮落

子真赏潮起潮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