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崇碧将军是入朝作战的20多个军长里,最年轻的,当时只有34岁。他是我军里面的儒

陈砚之 2025-11-09 00:12:29

傅崇碧将军是入朝作战的20多个军长里,最年轻的,当时只有34岁。他是我军里面的儒将,人送外号秀才将军。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儒将,却在铁原狙击战中变成了一个狠茬子。 傅崇碧1916年出生在四川通江县一个穷山沟里,那地方生活苦,家里也没啥钱。从小就没啥好日子过,1932年他16岁那年,川北闹起反对预征烟款的运动,他跟着浪潮投身红军,从最底层士兵干起。那时候红军队伍里很多人文化低,他倒算有点基础,边打仗边学,很快就转入共青团,第二年正式入党。 长征那几年,他跟着部队翻雪山过草地,吃尽苦头,但也练就了硬骨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升到团长位置,带兵在根据地打游击,组织反扫荡,部队在晋察冀一带活动,多次截击日军补给线,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那些年他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指挥小规模战斗越来越得心应手,部队损失控制得还行。 解放战争阶段,他参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部队从东北打到华北,攻克城市时组织步炮协同,推进速度快。辽沈战役中,他率部围歼国民党部队,缴获重装备不少。平津战役里,又是堵截敌军退路,确保主力合围。战后他升任师长,后来到军长岗位,部队整编成63军,他成了这个军的带头人。那时候他还年轻,部队里叫他秀才将军,因为他爱看书,指挥时总强调策略,不是一味硬拼。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他34岁,带着63军跨鸭绿江,在20多个入朝军长里年纪最小。部队官兵觉得他不像传统武将那么粗犷,平时讲话斯文,注重学习兵法,作风也文雅点。但打起仗来,他脑子转得快,善于分析地形敌情,这在后来铁原那场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铁原阻击战发生在1951年5月底到6月初,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尾声阶段。志愿军主力推进太远,后勤跟不上,补给短缺严重,部队饥饿作战,野菜都挖来充饥。美军抓住机会反扑,想切断志愿军退路,集结4个师重兵,包括美骑一师和英军部队,坦克飞机大炮齐上,火力优势巨大。志愿军高层下令北撤调整,但需要一支部队死守铁原地区,至少挡住敌军12天,确保主力安全转移。 63军刚到铁原附近,本想休整补充,结果临危受命。傅崇碧接到命令,部队减员三分之一,弹药粮食也不足,但他没退缩,迅速组织防御。铁原地势开阔,河流纵横,利于敌坦克推进,他决定利用山岭河谷建多层阵地。部队挖掘战壕,拉铁丝网,埋地雷,后方储备有限弹药。6月1日拂晓,美军坦克群发动进攻,步兵跟进,飞机轰炸覆盖,炮弹密集砸向阵地。 傅崇碧指挥部队调整部署,左翼高地遭敌火力重点打击,他下令转移位置,利用炮击间隙分散成弧形防线,右翼借地形悄然推进。敌坦克逼近,志愿军用反坦克手雷炸毁部分,敌兵逃窜。战斗白热化,美军多次冲锋,志愿军火网击退,夜间组织小队偷袭敌营,破坏补给。次日敌加强空中支援,高射机枪击落敌机。 189师阵地一度被突破,傅崇碧调188师增援,重夺高地。敌坦克围攻,用集束手雷炸毁多辆。战术转为游击阻击,部队分成小群穿插敌后,截断运输。战斗持续13天,阵地反复争夺,志愿军伤亡大增,傅崇碧腿部中弹仍坚持指挥。部队饥渴交加,坚持到主力转移完成,才有序撤离。铁原虽弹痕累累,但63军成功阻敌,保障整体安全。 这场仗打下来,63军损失惨重,只剩几千人能作战,傅崇碧体重掉25斤。战后他见彭德怀,第一句就是补兵要求。整个阻击战志愿军牺牲2万多,美军也付出代价,未能突破防线。这仗扭转了第五次战役局面,志愿军稳定阵脚,后续谈判占主动。傅崇碧指挥灵活,以少敌多,成了志愿军铁军代表。但敌军火力猛,志愿军装备差,仗打得异常艰难。 63军在铁原表现突出,傅崇碧指挥经验丰富,注重土工作业和机动防御,避免硬拼。188师建地道阵,每人多位配置,防空炮位坚守位机动位齐备。敌军范弗里特弹药量战术用上,炮弹消耗巨大,但志愿军顽强顶住。189师种子山战斗激烈,566团损失大,新兵补充65%。整个战局,志愿军整体协调,63军顶住最猛攻击,确保主力从容调整。 美军骑一师攻高台山三天未果,563团阻敌钢铁战车推进。粮食短缺下,部队仍组织反击。铁原一战志愿军牺牲2700多在189师,整体2万多名战士付出生命。傅崇碧晚年回忆,这仗虽彭德怀指挥,但高层战略更高明。63军从燕赵铁军出身,浴血奋战13天,铸就声誉。 战后,63军整顿重建,傅崇碧因功晋升,继续指挥后续作战。回国后,他进入高等军事学院深造,196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后来到北京卫戍区司令岗位,参与部队建设和首都防务。1955年授少将军衔,虽铁原功劳大,但评衔时考虑整体资历,他没升更高。 1985年离休,他常回忆战场经历,强调集体力量和部队意志。2003年1月17日,傅崇碧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他的事迹流传,激励后辈学习革命精神。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