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藏在罐子里的爱》的初中生作文在网络上悄然走红。作者是湖南娄底一名14岁的初三学生龙睿熙。文中,他用细腻的笔触回忆已离世十年的奶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无数网友动容。 “今天乡下的月亮很圆,后山的土地和院子里的人都沐浴着同样的月光。” “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 “幸福从罐子里跑了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 这些句子简单却充满画面感,仿佛能让人看到那个洒满月光的院落,感受到那份深埋于心底的思念。 龙睿熙的语文老师童丽芳在批改作文时,被这些文字深深打动。她回忆道:“我读到‘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时,眼眶湿了。”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她将作文分享到网络,没想到迅速引发热议。 然而,伴随着赞誉而来的还有质疑。有人怀疑:这样的文字是否真的出自一个14岁少年之手?是否借鉴了AI? 面对这些声音,龙睿熙显得很平静。他在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说:“算是另外一种夸奖吧。”短发、瘦小、戴着黑框眼镜的他,坦言突如其来的关注让他有些拘谨。他甚至首先去看恶评,担心自己“被捧得太高”。 为什么这篇作文能打动这么多人? 或许是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对亲人的思念。龙睿熙写的是奶奶生前为他腌制的酸枣糕,是那个“藏在罐子里的爱”。食物与记忆交织,成为情感的载体,让读者想起自己的亲人、童年的味道,以及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关于“AI代笔”的质疑,其实反映了人们对少年才华的复杂心态。 一方面,我们期待看到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又难以相信他们能写出如此成熟的文字。但龙睿熙的老师和同学都证实,他平时热爱阅读,尤其喜欢沈从文和汪曾祺的作品,文字功底扎实。 童丽芳老师给这篇作文打了45分(满分50)。她说:“他的文字有灵气,不是堆砌辞藻,而是真情实感。” 作文原文片段: “奶奶的酸枣糕藏在罐子里,每次打开,都像打开了一段时光。她走后,我再也没吃过那样的味道。有一天,我偷偷打开罐子,发现里面已经空了。原来,爱也会过期。” 这样的文字,不需要华丽修辞,只需真诚,就足以直击人心。 龙睿熙说,他写这篇作文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回忆起奶奶和童年的点滴。“那些画面一直在心里,写出来就好了。” 如今,这篇作文仍在被更多人转发、讨论。有人从中看到了亲情的珍贵,有人感叹少年才华,也有人因质疑而重新思考:我们是否低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或许,最好的文字永远来自最真实的生活。 无论是月光下的院落,还是罐子里的酸枣糕,都是时光留给我们的礼物。而龙睿熙,只是用笔把它们轻轻捧到了我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