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媒体独家爆料称,夸克内部正在推进一个名为“C计划”的AI业务,并且近期就会有成果落地。这一消息传出,行业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就连资本市场都有所响应,阿里的股价应声大涨了4个点。 同时各种传言也开始流传,有人认为夸克在搞AI眼镜、有人认为夸克在做AI浏览器…… 西方媒体口中的“AI核武器”终于揭开面纱,夸克“C计划”是直接集成在App首页的对话助手。 但这恰恰戳中了全球AI竞争的要害,难怪资本市场用阿里股价4个点的暴涨给出回应,那些嘲笑“只是个聊天工具”的人,根本没看懂这步棋的战略分量。 这场震动行业的风波早有伏笔,此前“C计划”的消息刚泄露,市场就炸开了锅:有人猜是对标谷歌眼镜的硬件,有人赌是挑战Chrome的AI浏览器,毕竟夸克今年7月刚发布过能联动支付宝支付、淘宝比价的AI眼镜,谁都知道阿里在憋大招。 但10月23日夸克11.0版本给出的答案更具颠覆性,不是另起炉灶做新产品,而是把通义千问最新闭源模型塞进搜索入口,做成国内首个“搜索+对话”深度融合的AI工具。 这绝非简单的功能叠加,用户打开夸克就能直接问问题、拍题解题、让AI写文档,甚至用自然语言调网盘文件,实现“对话即操作”的闭环。 更关键的是技术硬实力,其搭载的Qwen3-Max模型性能已冲进全球前三,远超普通通用助手,今年6月夸克高考大模型单日出题1.8亿次的战绩,早证明了它在垂直场景的穿透力。 这种“搜索底座+专业大模型”的组合,比单纯的聊天机器人实用得多,也比传统搜索效率高得多,正好击中了AI落地的核心痛点。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诚实,4个点的股价涨幅背后,是机构对阿里AI战略的重新估值。要知道夸克是阿里AItoC的“先遣队”,月活近1.5亿且决策灵活,今年3月喊出“2亿人的AI全能助手”口号后,AI生成内容占比已达42%,9月上线的“AI超级框”日均调用量环比涨220%。 现在“C计划”落地,等于给这个高速增长的入口装上了涡轮增压,既能打破集团内部的数据墙,又能反向赋能电商、云计算等业务,从流量入口变成能力出口,这种生态价值远比单一产品值钱。 西方真正坐不住的是中国AI在“场景落地”上的弯道超车。谷歌、微软还在比拼模型参数时,夸克已经把AI塞进了2亿年轻人的学习、办公场景,这种“技术+场景”的协同进化速度,让西方巨头难以企及。 更要命的是“C计划”只是开始,除了已上线的对话助手,传闻中还有对标Chrome的全新浏览器,加上已发布的AI眼镜,夸克正构建“手机端+硬件端+云端”的多模态生态,这种“端云协同”模式,比单纯的软件服务更难复制。 从全球榜单就能看出端倪,夸克已冲进全球消费级AI应用第九名,把第十二名的豆包都甩在身后。当西方还在争论AI伦理时,中国企业已经把技术做成了能解题、能办公、能联动生活服务的实用工具。 夸克用一个对话助手告诉世界:AI的胜负不在实验室里的参数表,而在用户每天的使用场景中。这场“C计划”首秀,本质是中国AI从技术追赶转向生态领跑的宣言,也是对西方垄断AI入口的直接挑战——这才是让他们真正焦虑的“核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