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血泪教训:我如何把一次精心汇报,变成了一场职场“马屁事故” 中午十二点半,我,孔明,做了一件两个月都没敢干的事——在几十个工作群里, 甩出了一张精心合成的业绩喜报。 心想,这回统哥(我上级庞统)总该看到了吧?他可是个工作狂,中午从不休息。 结果,喜报刚发三秒,就被漕运部一个小姑娘逮个正着,火速@我:“群内禁发无关内容,请撤回。” 我老脸一热,本想装死,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默默点了撤回,那一刻我才清醒,我负责的A1项目,在公司的核心业务版图里,屁都不是。 屋漏偏逢连夜雨。老婆月英公司的老板,从房地产转行去开了面馆。 我们班长,手握两套一线房产,也离开了自己的公司,跑去一家“老板收容所”里打工了。 那家公司,专收这种曾经的小老板。 这世道,已经难到这种地步了吗? 正当我伤春悲秋时,庞统居然大驾光临我们A级团队。 半年不见,他经过楚悦工位时,那一声声“统哥”甜得发腻。 我远远看着,活像宫斗剧里皇上临幸冷宫。 他是来找孙尚香的,问四年规划改好没。 只听他笑着说:“这点事,三下五除二当天就能搞定,哪用得着一周?” 我心里咯噔一下。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最怕的,就是你跑错了方向。 我想起一个故事: 张三对李四老婆说:“脱掉浴袍,给你三万。”她照做了。 李四回家后,高兴地对妻子说:“张三把欠我的三万还了!” 信息差,就是权力。 我花了十年,用四次惨痛的“对上管理”教训,才明白这个道理: 直接上级或许不能让你飞黄腾达,但他能决定你是否留下。 眼看庞统要走,我心头一热,一个箭步冲上去拦住他。 用上经典的“30秒电梯汇报法”,我把A1项目和他的KPI强行关联: “统哥,我们能不能拿到银行那些风控不了的客户名单? 交给M东吴资本去发物流,反向给我们提供数据,作为融资放款参考……” 庞统一脸茫然:“没听懂。” 完了。我知道,问题全在我。 真正懂金融贷款逻辑的,全公司只有何夫人一人, 这是前任领导曹操的亲口评价。 我试图补救,他立刻打断:“改天再约时间吧。” 潜台词:下辈子再说。 我悔得肠子都青了。精心准备的一枪,结结实实拍在了马蹄子上。 他临走前,冷冷撂下一句:“你怎么发个喜报,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了?” 我愣住了。他以前最爱看喜报,今天却这么说? 是因为我发之前,没像以前那样单独向他“请示”吗? 他们盐铁部的业务动辄千万,我的连零头都不到。 我这“尘土飞扬”的操作,像极了长坂坡上的张飞,吼声震天, 实际兵力却没几个。一顿操作猛如虎,实际产出二百五。 这严重误导了领导的预期。 我灰溜溜回到工位,把女儿小乔让我记在本子上的话, 又写了一遍:“汇报前,准备,准备,再准备。不懂业务逻辑,别开口。” 历史上,我诸葛亮工于政治,短于军事。 没曾想穿越千年,这个短板,在现代职场里,依然是我的阿喀琉斯之踵。 (职场干货区) · 教训一:沟通前,先对齐“语言体系”。 你用技术的语言跟财务沟通,注定鸡同鸭讲。先搞清楚对方的核心诉求和认知边界。 · 教训二:汇报不是展示你做了什么,而是证明你做的事对他有什么价值。 强行关联KBI,不如真正理解业务逻辑。 · 教训三:永远不要给你的领导“制造意外”。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包括微信群),任何可能影响他掌控感的事情,事前请示是黄金法则。
十年血泪教训:我如何把一次精心汇报,变成了一场职场“马屁事故” 中午十二点半
佩里
2025-11-08 10:03:06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