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万吨的大豆,中国必须买?美国代表团抵华,想让中方亲口许诺。 美国代表团来华,目的摆在桌面上,推掉2500万吨美国大豆,美国那边正赶收获季,中国这边前几个月没有下单,市场节奏乱了,代表团说希望恢复之前的采购规模,还把“每年2500万吨”提出来给个预期,有媒体传出想要一个口头的数字,这个事中方没有证实,意思不难懂,就是要订单,还希望配合,节奏别打乱,别临时变脸,贸易要走得稳。 会谈里李成钢副部长把话放在前面,平等、尊重、互惠,通过对话合作解决问题,中方态度清楚,谈可以,得有诚意,美国这边加了关税,正常的贸易秩序被掣肘,还盼中国自己掏钱去接货,这个算不过来,中方立场一直没改,合作做得了,你先把能落地的东西摆出来,文件怎么写不关键,关税怎么撤,检疫怎么过,物流怎么走,这些要讲实的。 中国还必须去买美国大豆吗,这个问句现在答案不一样了,进口渠道早就做成了多元,去年一到八月总进口大豆七千三百三十一万吨,巴西占七成多,七十一点六,美国降到二十二点八,还有新来源在补位,俄罗斯、埃塞俄比亚、阿根廷这些名字都在名单里。 国内这边产能也在往上顶,三年超过两千万吨,大豆振兴计划推进的节奏看得见,自给率往上,豆粕这块在饲料里的比例下来了,养殖大企业配方做了优化,很多做到低于一成,蛋白替代在跑,国家储备也在托底,中储粮这些机构让供应更稳,价格平抑更有力量,议价空间更从容,现在的中国不急着去接美国的货,谈得拢就走,谈不拢不慌。 美国这一趟想把买单定下来,中方看点落在诚意上,关税还在那里,农产品也压着,波动的根源没有动刀,安全议题被拿出来碰贸易,期望中国大规模采购的说法在台面上,行动的时间表没见到,检疫怎么对接,物流怎么跑通,这些障碍没有拆掉,订单的目标开得高,路径要落地,一步一步给出细节,这样算账才清楚。 中美农业互补是事实,合作的空间也在,原则更简单,公平的框架里推进,规模和节奏可谈,中国不拒绝美国大豆,框架不公平就不会被动去接货,美国真心想把订单重启,先去处理关税,把善意释放,把检疫和运输梳理清楚,再谈量和价就顺畅,光把订单挂在嘴上,不把障碍拿开,交易推进慢,谁来买单也就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