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的计谋得逞了,中国表示沉默!11月6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一项美国起草的决议,解除对叙利亚过渡总统沙拉的制裁。美国和俄罗斯都投了赞成票,而我们中国投了弃权票。 美国忙着推动解除对沙拉的制裁,说白了就是帮这位新总统“洗白”身份铺路呢!这位沙拉本名朱拉尼,早年可是“沙姆解放组织”的头号人物。 早在2013年,他就被联合国安理会拉进了制裁黑名单,资产被冻、不准出境、连武器都禁运,堪称全方位受限。 可风水轮流转,如今他摇身一变成了叙利亚过渡总统,更要在11月10日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首位访问白宫的叙利亚总统。 这问题就来了:总不能让一位还挂着“制裁名单上的恐怖分子”标签的人踏进白宫大门吧?于是美国赶紧在他访美前加急操作,推动安理会解除制裁。这波操作既给足了沙拉面子,也给自己在中东的战略布局稳稳放上了一块关键棋子。 更深层的算盘还在后头:美国想借着这股势头,把叙利亚拉进《亚伯拉罕协议》,进一步孤立老对手伊朗,顺势扩大自己在中东的话语权。这一手,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而俄罗斯这次投赞成票,也让不少人意外。毕竟,过去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常常和美国对着干。但这次,俄罗斯却罕见地和美国站到了一起。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两大战略支点,塔尔图斯海军基地与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堪称其在地中海的命脉所在。因此,当沙拉这位新领导人上台时,俄罗斯最核心的关切便是这两处基地的存续问题。 沙拉在访问莫斯科期间,对此给出了明确保证,承诺不会损害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对于正深陷乌克兰战场泥潭的俄罗斯而言,多线作战的压力巨大,与其在叙利亚再开辟一条不确定的战线,不如与美国进行一次务实的合作,以稳住自己的核心利益。 所以,俄罗斯那一票赞成,看似是一种妥协,实则是一次精准的战略取舍,确保了自己在中东的关键棋子不会丢失。 那么,中国的沉默又该如何解读?这弃权票,其实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表态,分量远比简单的赞成或反对要重。 沙拉虽然公开宣称与“基地”组织划清界限,但叙利亚境内盘踞的大量外国恐怖作战分子,其中甚至包括直接威胁中国安全的“东伊运”成员。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底线,是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 因此,中国的立场很明确: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可,不能仅仅依靠口头上的切割。叙利亚新政府必须拿出切实行动,彻底履行其反恐义务,证明自己已经与恐怖主义根源做了彻底切割,否则,全面融入国际大家庭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 美国需要沙拉在中东配合自己的战略,俄罗斯需要保住基地,而中国则坚持反恐底线。三方各取所需,谁也不吃亏。 总的来说,这次安理会的投票,表面看是美俄“计谋得逞”,中国“沉默”,但实际上是大国博弈的一次微妙平衡。

光中晨琴
不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