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女子带孩子住院时发现,隔壁病床上的一岁宝宝只有70多岁的爷爷陪着,便好奇的

昌茂病号显眼包 2025-11-07 18:33:27

云南,女子带孩子住院时发现,隔壁病床上的一岁宝宝只有70多岁的爷爷陪着,便好奇的问孩子的爸爸妈妈去哪了,没想到这一问竟然把老人问哭了,而老人接下来的一番话,不仅看哭了女子,也引起了一场爱心的接力。 王敏她带着女儿来治支气管炎已经五天,从没见过小宇的爸妈,只见过李顺才每天雷打不动地拎着个掉漆的搪瓷缸去食堂。回来时,缸里是一块钱的白粥,口袋里揣着两个凉馒头中午给小宇冲半袋廉价奶粉,他自己就啃着馒头就着咸菜,吃得格外香甜。 那天午后阳光正好,护士小张来给小宇量体温,手里多攥了颗橘子味的水果糖。李顺才接过糖,粗糙的手指在糖纸上反复搓了两下,眼圈突然就红了,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水光。小张赶紧递过纸巾,王敏也凑了过来,李顺才这才压低声音,断断续续地开口:“娃才两个月大时,他爸骑摩托去买年货,被货车撞了……没等送到医院就没了。” 他顿了顿,枯瘦的手指用力抠着床单,指节都泛了白:“他娘哭了三天,趁我和老伴下地干活,收拾行李走了,电话也换了,再也没联系过。”老伴受不住这接连的打击,今年春天查出了心脏病,只能躺在床上静养,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了他身上。“这次娃咳得喘不上气,我把家里最后一袋玉米卖了,才凑够了住院费。” 王敏听得鼻子发酸,当天下午就回了家。她翻出女儿没穿过的两件连体棉服还带着阳光晒过的暖香,又装了半罐未开封的进口奶粉、一包全新的纸尿裤,急匆匆赶回病房。李顺才攥着衣服不肯接,连连摆手:“你也带着娃,花钱的地方多,这些东西我不能要。”王敏硬往他怀里塞:“都是现成的,娃穿得上就好,别跟我客气。” 食堂的张阿姨早就注意到了这爷孙俩。之前李顺才买白粥时,她总偷偷多盛一勺青菜;后来听护士说起他们的遭遇,每天中午给小宇打粥时,还会多舀半勺肉末浇在上面:“娃太瘦了,多吃点才能长肉。”无论李顺才怎么推辞,她都死活不肯收钱。李顺才每次去打饭都要深深鞠个躬,手背常沾着小宇的米糊印,张阿姨有时还会多给个热馒头,让他当晚饭。 王敏觉得,病房里的帮助终究是有限的。有天晚上,小宇睡着了还紧紧攥着李顺才的手,老人借着床头微弱的灯光,正一针一线地缝补孩子磨破的裤子,银针在他手里微微颤抖,却缝得格外认真。王敏拿出手机,只拍了小宇那双磨得发亮的小鞋子,和李顺才缝衣服的手,配了一段简单的文字:“云南某医院儿科,72岁爷爷带着一岁孙子住院,孩子父母不在身边,能帮的搭把手。” 她没抱太大期望,可第二天打开手机,私信直接爆了。有人问具体地址,要寄纸尿裤和衣服;本地一家母婴店的老板说,愿意包揽小宇住院期间的所有奶粉;还有不少网友直接转钱,让她帮忙转交。王敏知道李顺才没有智能手机,每天中午都会绕到医院楼下的银行,把转账换成现金,再一笔一笔记在纸上交给老人,还特意拍视频给捐钱的人报平安:“钱已经交到大爷手里了,你们放心。” 李顺才捏着那些现金,手都在发抖,小心翼翼地把钱塞进老伴缝的贴身小兜里,反复摩挲着:“这些好心人,我得记着,等小宇长大了,让他慢慢还。” 小宇住院的第十天,病情终于稳定,可以出院了。社区的工作人员也赶了过来,带着表格蹲在床边,耐心地跟李顺才解释:“大爷,临时救助金已经批下来了,出院后我们帮您办低保,以后看病能报销,不用再卖玉米凑医药费了。”工作人员还逐字逐句地念表格给李顺才听,他听得格外认真,连连点头说“谢谢”,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感激。 下午的阳光格外温暖,王敏的女儿拿着玩具车,跑到小宇床边喊:“弟弟,玩车车。”小宇咯咯地笑了起来,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去抓,脸上洋溢着孩童的天真。李顺才坐在旁边,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手里紧紧攥着王敏记的捐款名单,那张纸已经被反复摩挲得发软,上面写满了陌生的名字,有的还特意备注“给小宇买奶粉”“给爷爷买件厚衣服”。 人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这些细水长流的善意。当困境中的人被一束束微光照亮,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你身边是否也发生过这样温暖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人间温情。 信息来源:潮新闻

0 阅读:0
昌茂病号显眼包

昌茂病号显眼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