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开始卸磨杀驴,俄罗斯强硬派遭遇打压,要为后续和谈铺平道路? 最近俄罗斯社交媒体上的动静确实耐人寻味:一批把 “对乌开战不够早、不够狠” 挂在嘴边的人,账号突然被贴上了 “外国代理人” 的红戳子,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克里姆林宫的 “无形重拳”。但要说这就是为和谈清路的 “卸磨杀驴”,恐怕把复杂的俄罗斯内政想得太简单了。 先说说这批被 “贴标签” 的强硬派是些什么人。他们有个很鲜明的特点:比普京政府还要 “鹰派”。 比如有个叫朱拉夫列夫的政客,之前立陶宛总统提了句 “加里宁格勒该有立陶宛文化”,他直接回怼 “整个波罗的海都该归俄罗斯”,还嘲讽立陶宛军队 “撑不过 24 小时”。 在俄乌问题上,这类人更是把 “错失良机” 挂在嘴边,觉得 2022 年开战太晚,要是早几年动手,根本不会有现在的僵局。他们天天在社交平台上骂政府 “手软”,甚至撺掇着要扩大战争规模,把北约援助的武器库都炸平。 可别以为 “外国代理人” 是随便贴的标签。俄罗斯 2012 年就立了法,只有那些 “拿外国钱、干政治活” 的个人或组织才会被盯上。之前大名鼎鼎的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被贴标签,就是因为查出拿了西方资助,还总在选举前搞些带节奏的民调。 这次被打压的强硬派,表面看是态度太激进,实则大概率踩了 “外资渗透” 的红线。克里姆林宫最恨的就是西方借俄罗斯人的嘴搞乱内部,普京早说过 “西方特工一直想用非政府组织毁俄政权”,现在动真格,本质是防外部势力挑唆,不是跟自己人算旧账。 再说 “为和谈铺路” 这说法,跟实际情况对不上号。2025 年俄乌都谈三轮了,换俘换了好几千,可停火的核心问题还是没进展。俄方要乌方从顿涅茨克这些地方撤军,乌方死活不同意;乌克兰要俄军全撤走,普京也不可能答应。 这么胶着的局面,真要铺路也该在谈判桌上让利,不是在国内打压强硬派。何况克里姆林宫 8 月还放话 “对谈判有兴趣”,但从没说过要妥协 —— 要是真怕强硬派反对,根本不会把 “北约停东扩” 列为谈判先决条件,这明明是在硬气地提要求,哪像要让步的样子? 更关键的是,普京从来不是 “卸磨杀驴” 的人。就说瓦格纳集团,普里戈任死后改名叫非洲军团,核心人马一个没动,还换了普京信得过的人当领导。 对真正帮自己干事的人,他向来是给资源给位置;但对那些被外人当枪使的,下手绝不手软。这次被贴标签的强硬派,说白了是被西方当 “枪” 用而不自知 —— 他们越激进,越能显得俄罗斯政府 “软弱”,越能搅黄谈判。 普京这招是 “清理内鬼”,不是 “打压鹰派”,要是真卸磨杀驴,当初支持开战的将领早被撤完了,哪还能让他们在前线指挥作战?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暴露了俄罗斯的内部难题。打了这么多年仗,国内确实分裂成两派:一边是想尽快停火的务实派,觉得再打下去经济扛不住;另一边就是喊着 “决战到底” 的强硬派,觉得退一步就是亡国。 普京夹在中间,既要稳住前线军心,又不能让激进派把国家拖进更大的坑。贴 “外国代理人” 标签算是个高招 —— 既敲打了激进分子,又抓了 “外资渗透” 的把柄,不至于把内部矛盾闹大。 要是真以为普京怕了强硬派,那可就错了。他治俄这么多年,最擅长的就是平衡派系。强硬派的存在其实也有好处,能给乌克兰和西方施压,让对方知道俄罗斯还有 “更狠的选项”。 现在稍微打压一下,不过是让他们别太出格,别真把谈判的路堵死。就像下棋,既要保车保马,又得让小兵别乱冲,不然整盘棋都得输。 最后得说句实在的,俄乌和谈成不成,关键看美俄乌三方的筹码,不是俄罗斯内部骂不骂街。西方要是真愿意停援,乌克兰撑不住自然会让步;俄罗斯要是能在前线占更多便宜,谈判也能更硬气。 至于那些被贴标签的强硬派,顶多算个小插曲 —— 等哪天谈判真有突破了,他们要么闭嘴,要么被彻底边缘化;可要是谈崩了,普京说不定还得靠他们来凝聚国内共识。这哪是卸磨杀驴,分明是普京老辣的控局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