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到底是否有过屠蜀记录?清初至民国,张献忠在多部史籍中被描绘为“杀人魔王”。《明史》称其“性狡谄,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一些文人笔记,如《蜀碧》、《蜀警录》等,也记载了大量张献忠部队的残酷暴行,细节令人触目。 根据《圣教入川记》的记载,在张献忠身边的两位外国传教士,曾亲眼目睹了发生在1645年的一次针对无辜百姓的大屠杀。 有报道称,2002年成都新南门在修路时曾惊现“万人枯骨坑”,这被部分学者视为大屠杀的物证。 然而,近现代许多学者对“张献忠屠蜀”这一传统说法提出了多方面的质疑和修正: 一种主流观点认为,清朝作为新的统治者,为了树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有很强的政治动机将四川人口锐减的责任全部推给其前期的反抗者张献忠,从而对其进行“妖魔化”。因此,官方史书中的记载可能经过了极大的夸张和扭曲。 四川人口锐减的元凶不止一个:明末清初的四川,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除了张献忠的大西军,还有南明军、清军、吴三桂军队以及地方武装等多种势力在此反复拉锯征战。同时,瘟疫、虎患和饥荒也是导致人口巨减的重要原因。有学者估算,四川人口损失中,死于张献忠之手的可能只占十之一二,更多是死于其他势力和天灾。 近年来“江口沉银”遗址出土了巨量金银财宝。有观点认为,这从侧面说明,当时四川社会仍保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