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中国人寒心了!   大陆隆重庆祝

波览历史 2025-11-07 11:59:55

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中国人寒心了!   大陆隆重庆祝台湾光复 80 周年的当天,台北市长蒋万安的选择让无数人跌破眼镜。2025 年 10 月 25 日,当全台多地民众自发组织纪念活动,重温 1945 年日本签署降书的历史时刻时。   蒋万安却躲在大安森林公园参加商业剪彩,被记者追问对光复节的看法时,他轻飘飘甩出一句 “中华民国自有光复节”,彻底暴露了在两岸统一议题上的回避与对立立场。   这一表态直接戳破了台湾政坛最荒诞的现实:政客们忙着表演立场,却不敢正视自己的政绩根本离不开两岸关联。   作为蒋介石的曾孙,蒋万安的家族历史本就与台湾光复紧密相连,但蒋万安刻意将 “台湾光复” 窄化为 “中华民国光复”,实质是对历史的切割,更是对家族传承的背离。   蒋万安的矛盾,其实早藏在他的台北市政清单里,他上任后力推的“西区门户计划”,核心是改造西门町周边商圈,引入中资参与的复合型商业体,预计带动2000个就业岗位。   这个被他当作核心政绩的项目,从设计规划到招商运营,都依赖两岸建筑企业的技术协作和大陆游客的消费潜力。   可就是同一个人,在台湾光复纪念日当天刻意切割历史,仿佛忘了西门町商圈里,超过三成的商户都在靠大陆游客的支付宝消费撑着营收。   这种“政绩依赖与立场切割”的分裂,不是蒋万安个人的问题,而是台湾中生代政客的集体困境。   他的父亲蒋孝严喊“回家的感觉真好”时,台湾还没有“去中国化”教育的深度渗透,蒋孝严的政治基本盘里,有大量记得两岸同根的老兵选民。   可到了蒋万安这一代,台北市20到40岁的选民占比超过55%,这些人成长于民进党“去中国化”教育体系下,对“台湾光复”的历史认知模糊。   蒋万安的表态,本质是用历史立场换选票的“精准表演”。   蒋万安的表演还没落幕,郑丽文的“立场算术题”就摆上了台面。   2025年10月20日就职国民党主席时,她先喊“我是中国人”稳住深蓝选民,再用“维护台湾民主”敷衍中间派,对“两岸统一”绝口不提。这套话术看似高明,实则是国民党2024败选后憋出的“选举算法”。   台湾选举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国民党的选民结构里,深蓝占比从2016年的38%降到2025年的29%,中间选民占比却提升到41%。   郑丽文的表态,就是给不同选民画不同的饼:对深蓝抛“中国人”的身份符号,对中间选民藏起“统一”的敏感词,对浅绿不刺激“本土情绪”。   这种 “既要又要” 的投机心态,在国民党内并非个例。高雄市市长韩国瑜 2025 年 9 月访问大陆时,主打 “经济合作” 却对政治议题闭口不谈;新北市市长侯友宜近期出席两岸企业家峰会,只谈 “产业链互补” 却回避 “九二共识”。   这些政客心里清楚,台湾经济根本离不开大陆市场 ,2024 年两岸贸易额达 3200 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超过 1100 亿美元,全台有超过 80 万家庭的收入与两岸贸易直接相关。   可他们又不敢正视 “一个中国” 原则,生怕被民进党扣上 “卖台” 的帽子。   政客的表态终究要落地到民生层面,而台湾的产业现状,恰恰给这种投机行为最响亮的耳光。   2025 年 9 月,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新厂举行移机典礼,董事长张忠谋在致辞中刻意淡化台湾的角色,只强调 “这里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这种表态与蒋万安的 “自有光复节” 形成了诡异的呼应,都是在刻意弱化台湾与大陆的关联。   但产业链的现实从来不会说谎,台积电赴美投资直接导致 1.2 兆台币的资金流出,首批 1000 名核心工程师迁往美国,连带相关供应链企业流失了 5000 个工作机会。   更关键的是,台积电的 3 纳米制程完全依赖美国的技术授权,而大陆上海微电子的 28 纳米光刻机已经实现量产,华为更是走出了 “用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 的创新路径,不再受传统技术封锁的制约。   不管政客如何“投机”,民间的态度早已说明一切,2025 年 10 月 25 日光复纪念日当天,台北、高雄等地的民间团体自发组织了历史图片展和老兵口述活动。   台湾历史博物馆的数据显示,纪念活动期间,馆内 “台湾光复史料特展” 的参观人数同比增长 78%,其中 30 岁以下的年轻参观者占比达到 35%。   台中市上千名民众举着 “光复八十载 两岸一家亲” 的标语游行,不少年轻参与者表示,通过这些活动,才真正了解到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   这些民间自发的行动,与蒋万安、郑丽文的刻意回避形成鲜明对比,也说明两岸同胞对历史的认同,不是政客的几句表态就能割裂的。   网友说得直接:“政客们在台上表演立场,老百姓在台下算着两岸生意的账本,谁真谁假一目了然。”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