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说得明白:中美根本谈不拢!尤其在台湾、经济制造、军事和意识形态这几个核心问题上。 崔天凯在2013年4月去美国当驻美大使,任期八年,跨了奥巴马、特朗普、拜登三届总统。那几年他处理中美各种事,积累了不少经验。 崔天凯的外交生涯挺稳扎稳打,从翻译起步,一步步到大使位置,接触过联合国、日本、美国这些地方,懂国际规则,也知道怎么跟外国人打交道。 崔天凯多次说过,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分歧最大,这事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美国二战后插手中国内战,导致现在局面。 美国嘴上说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实际行动不一样,老是卖武器给台湾,这让中国觉得主权被挑战。 崔天凯在采访中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没商量余地,美国如果继续干预,会触碰红线。美国还通过台湾海峡军舰,增加紧张。 中国一直通过外交渠道抗议,要求美国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台湾问题不光是领土,还牵扯国家统一大计,中国强调和平统一,但如果外部势力干涉,就得坚决回应。 美国一些政客推动台美关系升级,这加剧了对立。崔天凯指出,这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成中美关系最大障碍。 经济制造方面,中美贸易战打了好几年,美国总说贸易逆差大,吃亏了,但崔天凯用全球产业链解释,中国干的是加工组装活,利润低,美国拿走设计和品牌大头。 比如手机制造,中国工厂出力多,但钱大部分去美国公司那。美国作为美元发行国,需要逆差维持货币地位。中国制造业发展快,从低端到高端转型,美国觉得威胁,就搞关税、科技限制。 崔天凯说,这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美国想通过打压保持优势,中国则坚持自主发展。贸易战期间,美国加税,中国反制,结果全球供应链乱套,企业成本涨。 崔天凯提到,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帮发展中国家建基础设施,美国却搞印太经济框架,拉盟友对抗。中国经济体量大,制造业占全球比重高,美国想脱钩,但实际办不到,因为 联系太深。 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后,美国企业受益,但现在美国推回流政策,补贴本土工厂。中国则通过创新驱动,提升产业链位置。这些分歧让经济合作难推进。 军事领域上,美国军费预算年年涨,2025年接近万亿美元,用于升级核武、部署导弹啥的,这让中国担心军备竞赛。 崔天凯说,太平洋该是连接两国桥梁,不是隔阂,但美国军舰在南海巡航,声称航行自由,实际增加猜忌。美国升级核武器,引发连锁反应。 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南海权益,本地国家本来在协商,美国插手添乱。 崔天凯强调,亚太不需要北约式联盟,那会带来麻烦。美国拉日本、澳大利亚搞四方机制,针对中国意味明显。 中国提出不称霸、不扩张,但美国总渲染“中国威胁”,推动盟友增加军费。这些军事动作让地区不稳,崔天凯建议通过对话机制化解,但美国优先武力威慑,合作空间小。 意识形态上,美国坚持单极霸权,不愿接受世界多极化。中国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合作共赢,不像美国那样搞零和游戏。 崔天凯说,有些人还没适应多极趋势,指的就是美国。中国文化里和为贵,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是贸易,不是殖民。美国则有冷战思维,渲染意识形态对抗。 意识形态冲突让两国互信低,崔天凯的话撕开外交包装,直说问题本质。 崔天凯这些观点基于多年外交经验,他强调中美竞争不可避免,但对抗不是出路。两国经济体量大,全球经济离不开中美合力。 贸易数据显示,尽管摩擦多,集装箱运输量还在增,市场知道合作好过对抗。美国需调整心态,接受中国崛起现实。这些分歧如果不处理,会影响全球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