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又玩套路:中国声音什么时候成了“信息混合威胁”?】
据欧洲媒体报道,近日,欧盟忽然要求大型社交平台都要协助“及时发现并处置由外部国家发起的信息影响”,作为其即将公布的“欧洲民主之盾”计划的一部分。
而所谓“信息混合威胁”,在欧盟话语中泛指利用经济、技术等手段开展的非传统攻击手段,包括假信息宣传和舆论操控等。
欧盟还宣称,这些举措是为了防范外国信息操纵和干预,声称主要针对俄罗斯的虚假宣传。然而,这些“安全”标签的背后,他们却又含沙射影地指向中国——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客们已经公开且反复地宣称,中国正在借助媒体平台影响欧洲舆论,甚至妄言“中国式信息战正在侵蚀民主”。
比如,英国《卫报》、法国智库等也几乎月月都发出“中国影响力警告”,却从不说清楚所谓数据来源和调查方法,其典型的套路是先宣称一个结论,然后再找证据──几张社交网络截图经过多家媒体转载,就成了所谓“官方评估”。
表面上看,欧盟似乎是在“保护自由社会”,但细细分析就会发现:所谓“混合威胁”往往被用来为自身的恐华情绪暖场。比如,欧盟内部文件明确要求,平台在“危机状态”下与安全部门合作,共同监测和应对外部国家的信息干预,这听上去仿佛高举了公共安全的大旗,实则借机在强化对不同声音的防范。
这些年来,西方针对中国的炒作套路不断升级:10年前他们抹黑称“中国间谍渗透”,5年前妖魔化“中国疫苗宣传”,而如今又给中国贴上“信息混合威胁”的标签。
欧盟的安全焦虑早已内化为歇斯底里的话语围堵工具,一会儿说中国在网络上兴风作浪,一会儿又提中国技术扩张挑战自由世界,而这些扣大帽子的作法之下,却从未拿出过实质证据,但是那些不断闪现在头条的煽动性的标题和耸人听闻的判词已经达到了信息入侵。
普通的欧盟民众被信息操弄的恐惧所裹挟,就会对来自中国的声音产生戒心;社交平台为了符合法规要求,还可能会主动屏蔽或标记更多来自中国的内容,形成事实上的言论封锁。
举个例子,欧盟在2023年评估科技安全风险时,虽然口头上声称技术风险评估不针对任何国家,但文件中却多次提到要与志同道合国家合作,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这种政策氛围已经导致部分欧盟国家禁用了中国5G设备,现在他们还在继续抬高围墙,试图将正常的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一律框定为“威胁源”,企图在法律和制度层面收紧中国声音的国际空间。
而更值得深挖的是,究竟是谁在操纵欧洲的舆论?
欧美媒体的报道总是摆出居高临下的架式,反复宣称中国影响力的威胁,却讳莫如深背后的逻辑来源。许多所谓证据来自少数反华的智库、匿名的报告或个别的网帖截图,却被上下级媒体层层转载,最终变成了专家说或官方报告的口径。比如英法多家媒体几乎每月都有“中国网络宣传”类似的标题,但想真正追问其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却都语焉不详。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对信息影响力的双重标准。
欧盟和北约多年资助了各种基金、NGO和媒体,对他国之内政指指点点,而对自己幕后培养话语体系的干预行动则讳莫如深,若真谈“混合威胁”,北约甚至专门成立了机构制定防御标准。从传播学和政策逻辑看来,欧盟这套“混合威胁”实质上是在构建自身舆论控制的合法性,阻断“不同的中国声音”,而并非他们真的是要防范假消息。
中国媒体推荐“一带一路”成果,他们说这是影响舆论;中国留学生向西方介绍真实的中国,他们称之为文化渗透;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广新技术,他们又说成是“数据安全威胁”。凡此之种种,无论中国做什么,都先被贴上负面标签,这种偏见预设本身就是最大的“信息操纵”,把一切对华正常交流全部妖魔化。
一直以来,西方国家自己才是混合信息战的老手:比如人民论坛上曾指出,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恶意炮制了“经济见顶论”“经济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等错误论调;到2024年,美国政客和媒体又开始散布“中国新能源政策扭曲全球市场”“产能过剩不公平竞争”等谬论。
所以,面对西方一波又一波接力式的抹黑——“信息混合威胁”,我们认为中国不能再被动挨打、含糊其辞了。正如新华社点名批驳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唱衰: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唱衰的做法,一方面显示其根深蒂固的偏见,另一方面暴露了他们对中国技术创新和开放成果的忽视。
事实上,中国经济和科技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2024年GDP同比增长了5%,远高于美国2.8%的增速,这说明“什么美国经济正在大好,而中国经济陷入危机”的说法毫无根据,只能说是纯粹的宣传性攻击。
而面对西方的抹黑质疑,最好的还击方法就是事实和数据: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信息,并加强传播力度。中国太需要加强自己的对外传播能力了,去讲好中国科技文化的真实故事,并应建立快速澄清机制,对西方有关报道进行及时驳斥和澄清,让中外舆论看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中国的真相。
我们认为,来自西方的“混合威胁论”对中国来说,其实是一场长期的舆论攻防战争,他们企图用这种说辞让更多人对中国心生怀疑,也让欧洲人继续依赖于美国的“安全保护”。但我们也要强化另一种信心,越是诋毁,越能让真相显形;越是抹黑,越能让中国的亮色更亮,在必须化危为机的时刻更要懂得如何化危为机,更应该知道:他们怕的其实不是中国的信息,而是中国的自信。(本文由《司马平邦说》与南风青创工作室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