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贸易断裂,巴西方面提出无理要求! 说白了,就是巴西坚持要对中方非织布行业进行反倾销调查,不顾巴西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只是盲目的针对中国进行制裁,这一点就是鼠目寸光。 这非织布可不是实验室里落灰的冷门货,而是实打实钻进巴西人衣食住行缝隙里的刚需品,医院的手术服、口罩要用它,家里宝宝的纸尿裤、大人的卫生巾离不开它,就连农业里的保温膜、包装用的缓冲材料都得靠它撑着,少了它日子都得过不顺畅。 巴西偏要在这东西上动心思,10月底刚宣布对中国非织布发起反倾销调查,一出手就把23个税号下的各类合成纤维非织布都圈了进去,重量从7克到150克/平方米的全不放过。 可稍微扒一扒就知道,这事儿根本不是什么“维护本土产业”,分明是找错了撒气对象。 巴西本土的非织布产业早就撑不起场面了,今年前9个月开工率才65%,比去年跌了12个百分点,还有3家小厂直接关门大吉,这哪是中国产品“倾销”的锅,分明是自己竞争力跟不上趟。 更有意思的是调查的时间点,刚巧赶在中国暂停180万吨巴西大豆订单之后三天就发布公告,虽说申请是巴西本土行业协会4月提的,但挑这个节骨眼官宣,明眼人都能看出那点“报复”的小心思。 之前巴西粮商觉得“中国离不开巴西大豆”,仗着中国曾把美国订单转过来就集体涨价,把大豆到岸价抬到让中国加工企业利润跌到-50元/吨,结果中粮这些企业反手就停了单,48小时内把订单给了阿根廷——那边的大豆每吨能省30-40美元,压榨利润直接飙到200元。 巴西大豆出口预测一下从1.1亿吨砍到9500万吨,损失近12亿美元营收,这才急着找补,偏挑了非织布下手,大概是觉得这品类“分量轻”,既能施压又不至于彻底撕破脸,可这算盘打得,隔着大西洋都能听见响。 他们忘了自己有多依赖中国非织布。巴西最大的纸尿裤品牌“派乐”,40%的原料都得从中国进口,要是真给中国产品加征反倾销税,最先慌的就是这些下游企业。口罩厂、卫生用品厂要么就得花更高的价钱找替代货源,要么就得减产缺货,最后这笔账还不是摊到普通民众头上? 要么纸尿裤涨价,要么医院里的无菌敷料供应紧张,毕竟非织布这东西不是说换供应商就能换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非织布生产和出口国,不管是价格还是技术都没那么容易被替代,尤其是医疗级的非织布,质量标准卡得严,不是随便找个国家就能补上缺口的。 之前土耳其就犯过一模一样的错,2009年就对中国非织布征反倾销税,后来发现产品改道从其他国家进来,又赶紧补了反规避的裁定,折腾了十几年,最后还是得接着征税,可本土企业该不行还是不行,反而让下游产业成本高了一大截。巴西要是真把这条路走到底,无非是重蹈覆辙。 更讽刺的是,巴西大豆产业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5%,而中国市场占了巴西大豆出口的60%以上,相当于自家经济的“压舱石”捏在中国手里,却偏要在非织布这种民生刚需品上找不痛快,这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中国这边早就不是“单点依赖”了,大豆进口版图都扩展到15个国家,乌拉圭、巴拉圭都是新货源,就算巴西大豆涨价,还有阿根廷顶着,国家储备的大豆还能撑3个多月,饲料厂也早换了棉籽粕、菜粕当替代原料,根本不怕巴西的小脾气。 可巴西倒好,放着好好的互补合作不干,非要搞贸易保护,本土非织布企业开工率低的根源是自身技术和成本没优势,不去想办法升级,反而指望靠调查把中国产品赶出去,这思路简直是本末倒置。 说到底,非织布这东西连着的是巴西老百姓的日常,是医院的防疫底线,拿这种刚需品当博弈筹码,既解决不了大豆订单丢失的问题,反而会让自己民众买单、下游企业受损。 中巴贸易本来是各取所需,中国要农产品保障民生,巴西要工业品和投资,现在巴西非要把双赢的局面往拧巴了搞,只能说这步棋走得实在太短视,最后恐怕是大豆的亏没补上,非织布这边又捅了篓子,纯属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