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82年,青海18岁女兵修水管时,挖出2吨银元,她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

韫晓生 2025-11-06 16:30:19

[太阳]1982年,青海18岁女兵修水管时,挖出2吨银元,她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人后,撒腿就往外跑,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解开了一个埋藏30多年的秘密......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陶金兰)   这么个普普通通的干活日,竟把一段埋了几十年的往事给挖了出来,还会彻底改变她的人生。 原来这些银元、银锞子,是解放前在青海当军阀的马元海的私产。   马元海以前在贵德一带势力特别大,攒了好多钱,1949 年西北解放时,他知道自己要完蛋了,就把这笔钱偷偷埋在了自己以前的庄园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县园艺场。   可解放后没多久,马元海就生病死了,藏钱的地方也就没人知道了,直到三十多年后,被挖水管的陶金兰给意外发现,这些宝贝才重见天日。   罐子里装满了圆溜溜的金属片,阳光一照,泛着银闪闪的光,边缘还有模糊的花纹,往里面瞅一眼,银元挤得满满当当,数量多到让人咋舌。   刚满 18 岁的陶金兰心跳一下子快了起来,但她没半点儿犹豫,赶紧用旁边的土把陶罐重新盖好,凑到堂哥陶恩铭耳边叮嘱,让他在这儿守好,别让任何人靠近。   说完,她连额头上的汗都顾不上擦,拔腿就往不远处的贵德县政府跑。   那时大家都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捡到东西要交公” 的念头早就在她心里扎了根。一路上,她脑子里就一个想法:这肯定是国家的宝贝,得赶紧告诉政府。   她时不时往四周看,确认没人注意这边,脚步越跑越快,额头上的汗不光是晒出来的,更多是心里着急又郑重的劲催出来的。   那会儿负责自来水工程的贵德县委刘书记,正在办公室里处理工作,突然看见一个小姑娘气喘吁吁地冲进来,脸涨得通红,正是陶金兰。   陶金兰一开始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平复了好一会儿,才把在工地挖到大量银元的事儿说清楚。刘书记一听,立马就明白这事儿不简单。   他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一边让秘书火速联系县文物局和公安局,叫专业的人赶紧去现场,一边自己带着几个工作人员,跟着陶金兰往园艺场的工地赶。   县公安局的民警来得特别快,一到现场就拉上了警戒线,把周围围起来,生怕有人不小心破坏了现场;文物局的专家们也扛着工具赶来了,小心翼翼地开始发掘。   当第一个陶罐被慢慢抱出来时,现场所有人都看呆了。罐子里的银元码得整整齐齐,一枚枚都泛着温润的光,保存得特别好。   专家们接着扩大挖掘范围,又挖出了好几个装满银元的陶罐,还有些用布包着的银锞子。大家连夜清理,又花了三天三夜仔细数,最后算出来一共有67981 枚银元、1568 个银锞子,总重量超过两吨,这可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地区少有的大规模银元窖藏。   清点文物的时候,专家们也没闲着,开始查这批宝藏的来历。他们研究银元的铸造年份、上面的花纹,还有银锭上清楚的字,再对照贵德县的老县志,加上出土的位置,慢慢把那个藏了 30 多年的秘密给揭开了。   后来相关部门算了算,陶金兰兄妹上交的这些银元、银锞子,按当时的价格折合成人民币,有 36 万 9 千多块,在八十年代初,这可是一笔能让人吓一跳的巨款。   但陶金兰和堂哥自始至终都没动摇过,坚决把所有宝贝都无偿交给了国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 “爱国奉献” 这四个字做得明明白白。   为表扬他们,那年6月,贵德县委、县政府给兄妹俩评了“先进个人”。1987 年,陶金兰还被请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大会。   陶金兰 “挖宝又献宝” 的事传遍了全国,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她的事迹,她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模范。   这个 18 岁的青海姑娘,没做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凭着朴实的想法,扛起了年轻人的责任,也让沉睡了三十年的文物回到了国家手里。   这些宝贝对研究近代青海的历史、军事和经济,都是特别珍贵的资料。现在,这批银元、银锞子被文物部门好好保管着,成了那段特殊历史的见证。   而陶金兰拾金不昧、爱国奉献的精神,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样,不管过多少年,都开得鲜艳动人,提醒着一代又一代人,要守住初心,做好事、做实事。

0 阅读: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