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欧盟收割6500亿美元、日本收割5500亿美元、韩国收割3500亿美元、英国2000亿美元、中东3国3.2万亿美元,可是却从我们这吃了闭门羹,这才是他面对中国总是破防的基本原因,特朗普举着关税大棒,向全世界发出威胁,根本目的就是要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特朗普这次回归白宫,打法跟上次完全不一样了,他拿着关税这根大棒,逢人就敲,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钱,这不是什么贸易谈判,说白了就是收保护费。 看看他这张成绩单,欧盟掏了6500亿美元,日本拿出5500亿美元,韩国贡献3500亿美元,英国也送上2000亿美元,中东那三个石油富国更是被敲走3.2万亿美元。 这些数字加起来触目惊心,但更触目惊心的是,这些国家基本都是美国的盟友,所谓的同盟关系,到头来也逃不过被收割的命运。 美国现在的处境其实挺尴尬的,以前靠印钞票就能过好日子,美元走到哪里都硬气,全世界都得用它结算,这等于躺着收钱。 科技上也是一家独大,芯片、软件、互联网平台,哪个不是美国人说了算,这两招组合起来,美国过得相当滋润。 但现在形势变了,美元的地位在动摇,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用本币结算,数字货币也在冲击传统体系。 科技垄断也不像以前那么稳固,其他国家都在追赶,有些领域甚至已经反超,最要命的是美国自己家里一地鸡毛,国债堆成山,基础设施破破烂烂,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想出了这个直接粗暴的办法,既然常规手段不好使了,那就掀桌子,用关税威胁各国,逼着他们掏钱。 这招对付那些军事上依赖美国保护、经济上离不开美国市场的国家特别好用,欧盟虽然嘴上硬气,真到关键时刻还是服软了,韩国更不用说,连总统都被特朗普堵在角落里谈判,不答应条件就别想走。 中东那几个国家表面上看是主动投资,实际上也是被逼的,没有美国的军事保护伞,他们在那个火药桶地区根本没有安全感。 特朗普吃准了这一点,去一趟就能签回几千亿美元的订单,这些钱未必都能真正落地,但至少让特朗普有了向国内交代的资本。 可是到了中国这里,特朗普的这套玩法彻底失灵了,他照样挥舞关税大棒,照样威胁加码,得到的回应却是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 你加关税,我也加关税,你限制出口,我就管控稀土,这种硬碰硬的态度,是特朗普在其他地方没遇到过的。 中国敢这么做,底气在哪里?首先是产业链完整,从头到尾都能自己搞定,不像有些国家某个环节被卡住就动弹不得。 其次是市场够大,十几亿人的消费能力摆在那里,少了美国市场可以开拓其他市场,更关键的是发展势头没停,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这些领域都在往前冲。 特朗普发现他惯用的那套施压手段在中国这里碰壁了,这让他特别难受,在欧洲、在亚洲其他地方,他轻松收割,到中国却连门都进不去。 这种反差让他在公开场合屡屡失态,动不动就提中国,语气里满是焦虑和不甘。 特朗普的收割行动虽然在不少地方得手,但也暴露出美国实力的衰退,真正强大的国家不需要靠威胁盟友来维持自己的地位,不需要到处敲诈勒索来填补财政窟窿。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短期内或许能捞到一些好处,长期来看只会加速美国信誉的破产。 其他国家也不是傻子,被收割一次两次或许会忍,但时间长了也会想办法摆脱控制,欧洲已经开始讨论战略自主,亚洲国家也在加强区域合作,美国越是用强硬手段压榨盟友,这些盟友就越想寻找替代方案。 中国这次的坚定立场,不仅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也给其他国家做了个示范,原来面对美国的霸凌,不是只能屈服这一条路。 只要自己有实力,有底气,完全可以硬气地说不,这种示范效应可能比具体的经济数字更让美国担心。 特朗普的破防,说到底是因为他发现自己掌控世界的能力在下降,过去那种呼风唤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面对一个不吃他那套的中国,他除了嘴上强硬,实际上也拿不出什么有效办法,这种无力感才是他真正焦虑的来源。 时代已经变了,靠霸权和掠夺维持繁荣的模式走到了尽头,世界需要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或许能敲开一些国家的钱袋子,但敲不开通往未来的大门。 中国给出的答案很明确,不靠威胁和施舍过日子,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这条路或许更难走,但走得更踏实更长远。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