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主“吴老臭”花30万买了辆宝马摩托车,结果才骑了800公里,轮胎就出现了严重的磨损,没想到他直接背着轮胎飞到意大利找总部维权。 广东摩旅博主“吴老臭”花30万购置宝马1300摩托车后,遭遇了一场耗时费力的维权。 他仅骑行800公里,轮胎就出现异常磨损,最终不得不带着半条轮胎飞往意大利米兰,向宝马总部讨说法,还间接推动了宝马中国调整摩托车轮胎三包政策。 作为长期从事摩旅的博主,吴老臭对摩托车配件状态较为敏感。 他从4S店提车后开启短途摩旅,行至800公里时发现后轮异常:轮胎中间胎纹已磨平,两侧胎肩却仍保留出厂胎毛,这种非均匀磨损不符合正常骑行规律,他当即判断是轮胎质量问题。 随后,他联系购车的宝马4S店,委托专业拖车将摩托车送至店内。 但一番解释后,4S店却拒绝承担维修费用。 面对刚提的新车出现此类问题,吴老臭不愿妥协,决定进一步维权。 为证明轮胎存在质量问题,吴老臭将轮胎锯成两半,与宝马中国售后协商“双方各自委托第三方机构鉴定”,对方表示同意。 然而鉴定过程困难重重:他联系广州、深圳多家有资质的汽车配件鉴定机构,均因“不接个人委托”或“与宝马有合作”被拒绝。 等待鉴定期间,吴老臭通过国外摩友社群了解到,国外同款宝马1300标配米其林运动轮胎,国内在售车型却全部换装象牌轮胎。 更关键的是,他在国外汽车安全召回网站查询到,该款象牌轮胎半年前因“胎面胶层易脱落”在美国发起召回,国内市场却无任何召回公告,4S店工作人员也表示“未听说相关消息”。 国内维权渠道同样受阻:他拨打12315投诉,按消协要求多次补充购车合同、沟通记录等材料后,事情始终停留在“协调中”。 通过宝马中国官网反馈诉求,仅收到系统自动回复,无人工跟进。 得知米兰国际摩托车展期间宝马总部会派核心团队参展,吴老臭决定跨国维权。 他提前办理意大利旅游签证,整理轮胎照片、磨损数据、沟通记录等材料形成双语文档,将剩余半条轮胎装入硬壳箱保护,随后飞往米兰。 米兰摩托车展宝马展台现场,吴老臭向工作人员出示轮胎及材料,指出“800公里异常磨损”“国内外轮胎配置差异”“美国召回国内无动静”三大问题。 起初工作人员以“需联系中国区团队”推脱,在他出示美国召回公告截图后,才承认磨损不符合正常标准。 但宝马与象牌代表互相推诿责任,前者称“找象牌,轮胎是其生产”,后者称“找宝马,按其要求生产”,未给出解决方案。 不过,此次跨国维权终有结果:他在展台维权的视频被参展中国摩友发布至网络,引发关注。 一周后,宝马中国主动联系他,报销拖车费、签证费、机票费共计12600元,并派技术人员上门将原象牌轮胎更换为米其林轮胎。 维权半个月后,宝马中国宣布“自2024年1月起,摩托车轮胎纳入三包范围,质保期与整车一致”,不少车友认为这与他的维权行动相关。 事件在摩旅圈引发讨论,部分人质疑“博主身份有炒作嫌疑”,更多人认可“若无人发声,品牌或更敷衍”。 吴老臭表示,最初维权只是不想“吃哑巴亏”,因见过太多车友因维权成本高、流程复杂选择忍气吞声,自己坚持下来,也是希望减少类似情况。 类似案例此前也有发生:某特斯拉Model3车主发现车辆冬季续航比宣传少200多公里,4S店以“温度影响正常”回应。 车主自费找第三方做低温续航测试,持报告在上海车展举牌维权,最终获2万元续航补贴,特斯拉也优化了车机低温续航算法。 吴老臭与该特斯拉车主的维权核心均非“索要高额赔偿”,而是“寻求合理说法”。 但现实中,普通人跨国维权面临高额成本(机票、住宿等)与时间消耗,多数人难以承受。 期待品牌能重视国内消费者,摒弃“双重标准”,同时国内维权渠道能进一步简化流程,让消费者无需远赴海外,即可维护合法权益。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