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网红”户晨风这场闹剧中最值得被拉出来审视的,不是那个利用“苹果人/安卓人”这种降智议题收割流量的操弄者,而是那些曾为之摇旗呐喊、深信不疑的“被唤醒者”。
镜头内外的“蠢”之辩
我曾经说过,也不知道镜头外表演的蠢,还是镜头里看表演的蠢。
现在答案似乎已经揭晓。户晨风在镜头前“表演”的,无非是道貌岸然、二元的阶层划分,用一部手机的品牌去定义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而那些在镜头外看得津津有味、并四处转发“吹嘘唤醒了谁谁谁”的粉丝们,才是真正值得被讽刺的对象。
他们自诩“被唤醒”,实则不过是被一个简单的标签游戏“催眠”。他们没有被唤醒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而是被唤醒了内心深处那点可怜的、暴发户心态的虚荣心。
“苹果人”被定义为精英、开特斯拉、逛山姆;“安卓人”则成了底层、买国产、逛菜市场。这种设定有多荒谬?稍微有点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能看出其可笑之处。
然而,为什么会有人买账?
本质上,这就是一群想当人上人暴发户心态的虚荣心作祟抱团取暖罢了。
他们急需一个简单、无需努力的标签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或为自己的“不如意”找到外部借口。
他们是“网络流量乞丐”喂养出的“精神乞丐”。他们通过站在户晨风营造的“鄙视链”上,将矛头指向更“底层”的人,从而获得一种廉价的优越感。他们自己是“网络乞丐”,却反过来一天到晚在那里傲慢歧视。这种行为,正是典型的暴发户心态的完美写照——财富或许没有,但那份“老子终于可以看不起别人”的膨胀感,却一分不少。
他们参与的不是对社会公平的讨论,而是对“搞歧视引骂战”的狂欢。他们享受的是在评论区互喷、情绪对立带来的刺激感,将深度议题简化为小学生吵架般的品牌站队。
户晨风触碰了“监管红线”而被封禁,这是他为“收割流量牟利”付出的代价。
但对于那些被他收割了智商和情绪的粉丝来说,他们真正应该反思的“红线”,是自己内心那条“思考的红线”。他们是否甘愿将自我认知和阶层焦虑,交由一个以恶意制造对立为生意的网红来定义?
被“苹果/安卓论”唤醒的,不是觉悟,而是盲从。
现在,其中一个操弄者退场了。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以及其中一群失去了“精神支柱”的粉丝。他们会去寻找下一个能给他们提供廉价优越感、让他们能继续在网络上当人上人傲慢歧视的网红。
这才是这个事件最可悲,也最讽刺的结局。
户晨风多平台账号被封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