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园区电诈人员已开始再就业缅甸KK园区清剿后再现“二次招聘潮”,1400美元月薪日招数百人、“熟练工”身价达7万美元的乱象,暴露了电诈治理“打而不灭”的困境。彻底铲除这一毒瘤,绝非单次清剿可竟全功,需直击利益链条与生存土壤的核心病灶。
首要是斩断武装庇护的利益脐带。地方武装为电诈集团提供保护、分享暴利,甚至争抢“失业”人员转卖牟利,形成“以兵护诈、以诈养兵”的恶性循环 。必须聚焦这些“保护伞”,通过精准打击瓦解其武力支撑,切断犯罪集团的安全屏障,否则清剿后窝点仍会换地重生。
关键在构建无死角跨境协作。电诈人员可跨缅泰边境自由流窜,犯罪链条遍布多国,单一国家执法难破困局。应依托中国—东盟联合声明等机制,建立常态化情报共享与联合执法平台,像“海鸥”行动那样实现多国协同抓捕,同时统一法律标准,封堵犯罪分子跨境逃避制裁的漏洞 。
根本要破解经济诱惑的土壤。当地贫困导致10万美元月薪成致命吸引力,部分民众将电诈视为“谋生工作”。需通过国际援助与产业扶持,为东南亚贫困地区提供合法就业渠道,替代黑色收入来源,从源头减少“自愿入职”的底层供给。
此外还需强化技术防控。针对电诈集团使用“星链”设备、加密货币洗钱等新手段,应联合科技企业阻断技术支持,打击上游号商与洗钱网络 。
电诈治理本质是利益链的较量。唯有打透武装庇护网、织密跨境协作网、筑牢经济替代网,才能彻底拔除这颗危害全球的毒瘤,否则“清剿—转移—复燃”的循环永难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