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玩真的,谁敢当着党主席的面提这事?可偏偏就有国民党中评委在全场静默时,扔下了

地缘历史 2025-11-05 16:33:59

不是玩真的,谁敢当着党主席的面提这事?可偏偏就有国民党中评委在全场静默时,扔下了那颗重磅炸弹:恢复执行《国家统一纲领》。   11月3日,中评委邱复生拿着打印好的文本,当面交给了郑丽文。他当着满场委员的面说,不要再拖了,不要再耗了,该走回正路了。   场面一度安静到令人窒息。有委员皱眉,有人点头,也有人低头不语。   郑丽文没有马上回应,只是请工作人员复印提案分发全场,然后,自己给邱复生泡了一杯茶。   很多人都看懂了那一刻的微妙。不是不震惊,而是不知如何接招。   郑丽文的新主席位置还没坐热,面对这样一份会引爆党内路线争议的提案,她显然不愿轻易表态。   她没说支持,也没说反对。她只说,这样的提案必须先厘清“现实基础”,尤其要搞清楚,基层民众能否接受?能否带来实质利益?   但问题是,如果每次都等“现实基础”足够清晰,再去谈统一,再去谈未来,那这条路永远走不到头。   现实从来就不是清晰的,它是需要人去打开、去推动、去承担后果的。   邱复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理想主义者。他早年就是两岸间最早一批通桥的人。   九十年代带着台湾电视团队到大陆取景,见证了两岸从陌生到熟络的全过程。   他在厦门听过台商讲生意,也在金门码头看过团聚的眼泪。   他说,关口以前三天才通,现在当天就能送到,若两岸关系再好一点,他们的生意可以翻倍。   而那些“翻倍”的背后,是整个南部农产品合作社的存亡,是中部电子厂的订单,是数万计基层家庭的饭碗。   所以他不讲空话。他说恢复《国家统一纲领》不是为了喊口号,是为了把方向拉回来。现在的国民党,连自己还想不想统一都不敢讲,还想让谁信你是正途?   可这话一出口,马上就有人坐不住了。一位老中评委直接在会上发声,说这个时候提纲领,等于是给民进党送刀柄。   他说2026年县市长选举在即,民进党一定会拿这件事大做文章,骂我们“卖台”,把年轻人又吓跑一波。到时候选情崩盘,谁负责?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怕。反而是几个年轻中评委站起来,说如果连方向都不敢讲,那年轻人就真的忘了我们是谁。   他们说自己在校园里看到的是“台独”成为日常教材,是“台湾不是中国”成为主流共识。   再不有人站出来讲清楚“两岸同属中国”,下一代就真的一边倒了。   而这场争论,还没出会议室,就已经向外蔓延。   当天晚上,台南市议员蔡育辉公开喊话郑丽文,说她要是太“嘴秋”,2026年输了选举就别想继续当主席。   他说话不留情面,说现在是选举为大,别被深蓝拖下水。   而另一边,绿营媒体人陈挥文也毫不客气,直接说郑丽文的就职演说“废话连篇”,她撑不到任期结束。   这就是郑丽文的现实。她刚上任,还在调整县市党部的主委,22个县市只动了6个,被说是“稳中有动”。   她要平衡朱立伦旧部,又要安抚地方山头。现在好了,纲领一提,党内路线矛盾全摊在阳光下。   其实这场争论并不新。但这一次不同,是因为时间不再站在我们这边。过去国民党还能靠“不统、不独、不武”混日子,但现在呢?   “抗中保台”的声浪虽然在退,但“我是中国人”这句话,还能在校园说出口吗?两岸之间的误解和仇视,已经不是冷处理能解决的程度了。   而现实早已在说话。202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超过四成。   南部的电子厂,中部的农产品合作社,哪一家不是靠大陆在维持生计?两岸物流一旦中断,不是上层政治对话受阻,而是基层就业直接崩盘。   更别提那一个个真实的人。有台湾母亲在网上发帖,说自己女儿因为外婆在大陆,三年没见面了,签证迟迟不批。   底下留言一片共鸣。还有金门的“小三通”,2024年就有将近4万人次大陆游客入境。   哪来的“敌国”?哪来的“仇中”?现实早就告诉我们,两岸之间的连接,从未断过,只是被政治掩盖。   所以,当有人提起《国家统一纲领》,哪怕只是一个提案,就已经足够让人心头一震。   因为它不是一纸空文,它代表的是方向,是底色,是党内无法再逃避的问题: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到底要走哪条路?   郑丽文当然明白这个问题的分量。她知道现在不是2008,也不是2016。   她知道民进党会怎么操作,也知道媒体会怎么剪辑。   但她也知道,如果国民党再不提出一个明确的未来,那就只能一直被民进党定义。   提案不等于定案。但提案的意义,就是让沉默被打破。不是所有人都敢讲统一,不是所有人都敢面对“主流民意”的压力。但必须有人先讲。   如果连“统一”都不能讲,谈什么“融合”?如果连“纲领”都不敢碰,还谈什么“路线”?现实已经证明,两岸不是不需要方向,而是太久没有方向。   我们不能再拖了。不能再耗了。《国家统一纲领》不只是纸上文字,它是我们敢不敢面对现实、敢不敢面对未来的试金石。

0 阅读:102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