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初,中国、尼泊尔就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再度展开谈判,但尼泊尔首相寸步不让

余军侃武器 2025-11-05 15:34:02

1960年初,中国、尼泊尔就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再度展开谈判,但尼泊尔首相寸步不让,双方僵持不下。伟人:“阁下是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 喜马拉雅山顶那片白雪皑皑的土地,总让人觉得藏着说不清的秘密。1960年春,北京的会客厅里,中尼两国高层围着一张地图,你一言我一语,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成了烫手山芋。尼泊尔首相一口咬定全峰是他们的,中国这边摆出历史证据,坚持脊线分界。僵持到这份上,毛泽东主席直截了当问了一句:“阁下是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这问话像山风,吹散了烟雾,却也拉开了外交拉锯的序幕。珠峰到底该怎么分?背后又藏着哪些故事?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米,北坡在中国西藏,南坡在尼泊尔境内。这座山不光是地理标志,还是两国人民的信仰寄托。藏族同胞视它为圣母之地,尼泊尔人则奉为神山。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就注重邻国关系,1954年和尼泊尔签了和平条约,强调平等互利。边界勘测从那时起步,两国小组带着仪器上山下河,丈量界线。珠峰作为边境高峰,自然得谈,但分歧从1959年秋就冒头了。那会儿在北京钓鱼台,尼方地图把全峰圈进自家地盘,我们拿出清代地方志,证明北坡管辖权。会谈虽定下多数界桩,珠峰主峰却卡壳。外部有印度等国盯着,想借机生事,我们外交一贯稳扎稳打,推动联合委员会,专家们埋头绘图,比例1:50000的草图一点点成形。 1960年3月,尼泊尔首相比斯韦什瓦·普拉萨德·柯伊拉腊访华,专机落地北京,礼节周到。3月18日,在杭州的会谈中,边界问题摆上桌。地图摊开,峰顶影像清晰,柯伊拉腊坚持全峰属尼泊尔,理由是宗教传统和历史地图。我们陈述事实,脊线为界,北归中国,南属尼泊尔,登山活动提前通报。这方案公平合理,谁知柯伊拉腊摇头不松口,强调民族情感不容让步。会场气氛凝重,双方来回辩论,尼方援引卷轴,我们列出档案。毛泽东主席听罢,平静发问:“阁下是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这句直击要害,柯伊拉腊辩解峰顶不可分。主席提议叫“中尼友谊峰”,象征两国情谊,柯伊拉腊同意改名,却在归属上死扛。3月21日,签下边界原则协议,珠峰议题悬而未决。访华期间,柯伊拉腊参观故宫,表面和气,私下分歧未消。 4月28日,我们和尼泊尔签了和平友好条约,奠定睦邻基础。周恩来总理4月26日回访加德满都,王宫宴席上重提分界方案,总理逐条解释互利之处,柯伊拉腊端坐主位,坚持全峰主张。谈判厅里,地图钉墙,红笔标注脊线,尼方地图涂蓝,柯伊拉腊擦眼镜摇头。僵局持续,我们没急躁,始终以事实为据。5月,中国登山队从日喀则出发,5月25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登顶,插上五星红旗。这行动证明北坡主权,国际上轰动。登顶不是炫耀,而是用实际维护权益,推动谈判。 珠峰争端不是孤立事儿,它牵扯亚洲大局。印度等邻国跃跃欲试,想制造麻烦。我们外交注重大局,1961年4月,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访华,中南海会晤中,毛泽东主席重申友谊峰构想。王国同意分界线方案。10月5日,边界条约在北京签字,脊线为界,各自管理一边,越界须通报。勘界小组竖碑,边境安定。此后,中尼联合科考,共享登山数据,珠峰成合作典范。 回看这段历史,我们国家外交智慧显露无遗。面对柯伊拉腊的强硬,我们不让步,却重在互谅互让。珠峰北坡是我们西藏的骄傲,南坡是尼泊尔的心血,共管才对路子。两国人民世代相邻,牧民共牧羊群,转经祈福声声入耳。这山巅不该成争端源头,而是友谊桥梁。登顶那面红旗,飘扬在8848米高空,宣告主权,也照亮和平路径。说实话,边界谈判像爬山,步步为营,一步错就滑坡。我们用耐心化解,用行动落实,亚洲稳定多亏这种精神。

0 阅读:0
余军侃武器

余军侃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