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申请加入金砖,美国大使公开威胁:不要越过红线 据多家外媒报道,近日,针对马来西亚申请加入金砖国家一事,美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卡根做出了回应。 美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卡根那套“尊重主权又划红线”的操作,说白了就是嘴上一套背后一套,前脚刚承认马来西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后脚就搬出特朗普的“红线”和“代价”来施压,活像个拿着棒棒糖又藏着棍子的家长,逼着人家选边站。 但现实显然没按美国的剧本走,2025年1月1日,马来西亚已经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和印尼、泰国等8个国家一起加入了这个不断扩大的“朋友圈”,用实际行动给了所谓的“红线”一记软钉子。 其实马来西亚对金砖的热情早不是一时兴起,总理安瓦尔那句“明天接受明天就加入”的表态,背后藏着的是全球南方国家对自主发展的迫切需求。 安瓦尔在《亚洲复兴》里早就说过,亚洲不能跟着西方的路子走,不然会丢了自己的文化认同,这种对多极化的向往,在俄乌冲突和加沙围城之后更加强烈。 西方一边要求发展中国家孤立俄罗斯,一边对以色列的行为视而不见,这种双重标准让越来越多国家看清,跟着西方所谓的“秩序”走,根本换不来公平对待。 马来西亚搞的“对冲战略”其实很精明,既不丢了和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的联系,也抓紧金砖的机会,本质上就是不想再被单一力量牵着鼻子走。 美国嘴里说金砖只能带来“有限利益”,但数据却戳破了这个谎言。 2025年上半年,广州对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4.4%,占广州外贸总值的四分之一还多,其中对马来西亚的进出口增幅直接超过四成。 宁波那边更热闹,前两个月对金砖伙伴国的进出口涨了18.5%,出口更是飙升28.6%。 马来西亚的鲜食榴莲借着金砖的东风进入中国市场,成了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这种实实在在的收益,可比美国画的“西方供应链”大饼实在多了。 要知道金砖国家人口占全球近一半,经济总量超三成,这么大的市场摆在眼前,换成谁都不会因为几句威胁就放弃。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威胁的“供应链卡脖子”,其实自己也没那么硬气。 就说稀土这个关键领域,特朗普前不久还和澳大利亚签了85亿美元的矿产协议,扬言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结果转头就发现,澳大利亚的稀土精矿还得运到马来西亚的工厂分离,而马来西亚那座全球第二大稀土分离厂,70%的核心设备来自中国,连串级萃取技术都得交授权费,招聘工人还得要求“会用中国离心机”。 这就等于美国想建的供应链,偏偏绕不开已经加入金砖的马来西亚,而马来西亚的核心技术又和金砖成员国中国深度绑定,这种绕来绕去的依赖关系,让美国的威胁显得格外滑稽。 美国真正慌的不是马来西亚加入一个组织,而是金砖正在动摇美元霸权的根基。 2025年的数据显示,金砖国家内部已经有30%的贸易绕开了美元,改用本币结算,中国和32个国家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超过4.5万亿元,人民币在俄罗斯进出口结算中的占比都超过了34%。 连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了,这种趋势哪里是加征关税能挡得住的?特朗普后来干脆把威胁升级到100%关税,说谁敢挑战美元就给谁“好看”,结果外国网友直接戳穿:“美国天天喊自由市场,转头就搞强制控制,太双标了。” 这种“胁迫外交”早已经不奏效了,2025年金砖喀山峰会后,一下子收到35份加入申请,最终批准13个国家成为伙伴国,现在还有20多个国家等着对话。 泰国、古巴这些不同大洲的国家都挤着进来,显然不是冲着“有限利益”来的,而是看到了多极化带来的自主空间。 美国总觉得各国离开西方供应链就活不了,却没看到广州出口的电动汽车一半都去了金砖国家,能源和农产品进口也有大半来自这里,所谓的“深度融合”早就不是单向依赖了。 马来西亚的选择其实是个缩影,当金砖国家能提供更公平的贸易环境、更稳定的货币合作,还能让小国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多话语权时,美国的“红线”和“代价”就成了没人当真的恐吓。 毕竟谁都不傻,跟着美国可能得看脸色、受制裁,而跟着金砖能做买卖、赚真钱,还能挺直腰杆当主权国家。 特朗普或许还在做着“关税大棒吓退所有人”的美梦,但现实是,金砖的“朋友圈”越扩越大,本币结算的路子越走越宽,美国想按住多极化的头,最后只会发现自己按不住时代的潮流。 就像马来西亚最终还是加入了金砖一样,越来越多国家会用脚投票,选择那个不用看别人脸色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