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报!红线亮起,气氛骤紧! 据最新报道,普京宣布了若美国“战斧”导弹被用于袭

海风Um 2025-11-05 03:37:52

急报!红线亮起,气氛骤紧! 据最新报道,普京宣布了若美国“战斧”导弹被用于袭击俄罗斯本土,俄方回应将是“毁灭性”。这步棋下得及时,但考验在后头。我看这变化来得快。 今年在战场上出现的长手臂,更多还是ATACMS。2024年乌军使用ATACMS打击克里米亚的机场和防空点位,射程在百到三百公里区间,效果已被多家媒体记录。对照“战斧”,它主要是海军用的巡航导弹,射程更远,常见搭载平台是美国海军的宙斯盾驱逐舰和潜艇。乌方手里没有这些平台,这就把问题卡在了发射方式上,回到主旨:没有合适平台,再远的弹也很难落地。 顺着平台这个点,美国陆军的陆基发射系统是现成样本。2024年,美军把名为“中程能力”的发射系统在菲律宾进行首次海外部署,外界普遍认为它可发射“战斧”。乌方没有这套系统,也没有它背后的指挥、保障和目标信息链路。把海军用的导弹改成陆上发射,需要重新适配火控、通信和训练,美军自己从立项到成型都花了几年,乌方要从零搭建,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可用能力。这一点直接削弱了“马上改变战局”的期待。 再看弹药来源和节奏。日本在2023年宣布采购约400枚“战斧”,按照日本防务部门公开信息,交付从2025年启动。英国也在升级自有“战斧”型号以延寿。美国海军同时要维持大洋上的固定任务,弹药储备不能轻易动摇。给乌方少量,作用有限;给多了,海军手里的周转会吃紧。这是美方沉默的现实压力,绕不开。 时间往前推一点,2024年有美媒报道,美方有限放开乌军在边境方向使用美制装备对俄境内目标实施反击,限定范围和使用条件仍然很多。把射程直接拉到上千公里,风险明显升高。俄军现有远程打击工具包括“口径”巡航弹和“伊斯坎德尔”导弹,过去两年多次针对乌境内能源、港口设施实施打击,俄方也在黑海和本土周边强化防空与电子压制。普京这次把话说死,目的就是把门槛抬高,提醒对手不要把节奏推向不可控。 从技术到节奏,远程打击不是只有一枚导弹这么简单,它是平台、指挥、目标信息、补给、训练的一整套。乌方要把“更远的手”伸出去,除了争取弹,更要解决能不能发、会不会用、打到哪的连贯问题。美方的迟疑,是在库存、生产、部署和升级风险之间做权衡;俄方的强硬,是把红线摆到台面压住对手冲动。 这场拉扯还会继续,但核心不变:能力要能落地,节奏要能控住。看得清,走得稳,才是关键。

0 阅读:1
海风Um

海风Um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