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餐馆来了一名女游客点了一碗抄手吃,没想到她吃完后竟拒绝付钱,理由是她觉得自己点的明明是抄手,但老板给她上成了馄饨。 当时食物端上来的时候女子没有说话,吃完后她又说抄手和馄饨不是一个东西,她老家的抄手跟这个不一样,这是欺骗。她一口咬定店家上错了,不仅不肯付钱,还拿着手机拍来拍去,说要打电话投诉。 店家很委屈,反复解释在川渝这边,抄手就是馄饨的叫法,就是汤底和包法稍微有点不一样,东西是对的。 周围吃惯了的本地人也帮着劝说他们从小就这么叫,这就是正宗抄手啊,但女游客油盐不进,死活不认。 其实这事就是饮食习惯上的差异,同一个东西在不同地方叫法差很远,北方大多叫馄饨,川渝叫抄手,广东叫云吞,湖北还叫包面,本质都是薄皮包肉馅的汤食,顶多是馅料、汤味有点区别。 游客是按自己老家的叫法和样子来判断的,但店家是按本地习惯来的,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有网友开玩笑说:“这要是去武汉点豆皮,发现不是豆制品,岂不是要更生气?”还有人觉得,吃饭付钱是基本规矩,拿这个当理由拒付,有点说不过去。 旅游本来就是体验不同地方的文化,饮食差异也是其中一部分。多一份包容,多一点沟通,何必因为一碗抄手闹得不愉快?旅途的意义是感受风土人情,而非纠结于名称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