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出租屋内去世,尸体一周后才被发现。她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1-04 18:41:19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出租屋内去世,尸体一周后才被发现。她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房间里充满了用过的卫生纸,她在遗嘱中却写明:“不允许任何人看遗体!” 张爱玲的出身是顶级的,爷爷张佩纶是清末名臣,外婆是李鸿章的女儿。妥妥的“豪门”。但这件“袍子”打从一开始就烂了。 她爹张志沂,是个标准的遗老遗少,吃喝嫖赌抽鸦片,啥都干。她妈黄逸梵,是个受不了旧式家庭的新潮女性,扭头就跑去欧洲追求自由了,把她和弟弟扔在家里。 你以为这就完了?更狠的是她爹娶了继母。有一次,张爱玲就因为跟继母顶了几句嘴,被她亲爹一顿毒打,然后关在小黑屋里大半年,差点病死。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亲爹要她死,亲妈在国外潇洒。她后来能从那个家逃出来,去找她妈,结果她妈也没给她好脸色,反而怪她“活着就是为了害人”。 这就是她的“原生家庭”。 所以你再看她的文字,为什么那么“凉”,那么“毒”?因为她笔下那些扭曲的、自私的、为了钱六亲不认的旧家庭人物,她根本不用编,那都是她的日常。 她十几岁就看透了,这世上最靠不住的,就是人情。亲情这件“袍子”,内衬里全是“虱子”。这种不安全感,是刻在她骨头里的,一辈子都没好过。 很多人都替张爱玲不值,说她哪都好,就是看男人的眼光不行。尤其是第一个,胡兰成。 当时张爱玲在上海一炮而红,《倾城之恋》、《金锁记》,那是现象级的。结果,她爱上了胡兰成。 胡兰成是啥人?有才华是真有才华,但也是个铁杆汉奸,更是个处处留情的浪荡子。 张爱玲自己也知道。但她太缺爱了。她给胡兰成的照片后面写:“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说白了,她哪是爱胡兰成,她是在补她童年缺失的那块父爱。她渴望被一个“懂她”的、有权威的男人无条件接纳。 可胡兰成这种人,怎么可能只爱一个人?他俩结婚没多久,胡兰成就接二连三地出轨。日本战败后,胡兰成开始大逃亡,逃亡路上都不忘勾搭别的女人。 最荒唐的是,胡兰成还理直气壮地跟张爱玲说,他可以同时爱很多人。 这下,张爱玲彻底醒了。 她的处理方式,绝了。她没有哭闹,也没有指责。1947年,她给还在逃亡的胡兰成写了封诀别信,随信附上30万稿费。 她不是在“资助”旧爱,她是在“买断”。她用钱,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自尊,一块一块又给买了回来。 这一刻,她那个凉薄、清醒的底色又回来了。她彻底明白,男人,尤其是胡兰成这种男人,连“袍子”都算不上,顶多是只华丽点的“虱子”。 张爱玲的第二段婚姻,是到了美国,嫁给了德裔作家赖雅。 赖雅比她大快30岁,人很温暖,也懂她。但可惜,穷,而且身体很差,很快就中风瘫痪了。张爱玲在美国,一边打工,一边写稿,一边还得照顾丈夫。 那段日子,可能是她一生中最有“人味儿”、最“接地气”的时光。 但好景不长,1967年,赖雅去世。张爱玲的世界,最后一点温度也没了。她彻底把自己关了起来,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隐居”生活。 而她晚年最“怪”的一件事,发生了。 她开始疯狂地“躲跳蚤”。她坚信自己被跳蚤缠上了。她给朋友写信,说这些虫子是“南美品种”,“小得肉眼都看不见”。 为了躲这些“虫子”,她开始了疯狂的搬家。据她的遗嘱执行人林式同说,她曾经在三年半的时间里,搬了180多次家。有时候一个礼拜就搬一次。 她把所有家当都扔了,她只穿着最简单的衣服,用塑料袋装着随身物品,像个流浪汉一样,从这家汽车旅馆搬到那家公寓。 到了晚年,她有了一点钱,她终于有能力,用一种最极端的方式,和这个她厌恶的世界做物理切割。她要把所有“脏”的东西,所有她不可控的东西,全部扔掉。 这就能解释她去世时,房间里那些大量的卫生纸。那很可能是她生命最后阶段,在身体已经极度衰弱时,还在和想象中的“污秽”作战的痕迹。 我们再回到1995年那个中秋节。 当警察和房东发现她时,房间虽然乱,但有个细节很关键:她的手提包,收拾得整整齐齐。里面放着她的手稿、证件,还有那份冰冷的遗嘱。 这说明什么? 她很可能是在清醒的状态下,预感到了自己的大限。她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整理好,然后平静地躺下,等待那一刻。 她为什么一丝不挂?很可能因为她晚年皮肤病严重,穿衣服反而痛苦;也可能是在生命的最后,她已经虚弱到无法打理自己。 她一定知道,人死后,身体会腐烂,会变得“不体面”。 而张爱玲,是一个对“体面”和“难堪”极其敏感的人。她写了那么多人物在金钱、情欲面前的“难堪”嘴脸。 所以,她绝对不允许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难堪”。 她不允许这个世界,这个曾经让她失望透顶的世界,最后再来围观她的“衰败”。她拒绝被怜悯,拒绝被消费。 那句“不允许任何人看我的遗体”,就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关门”。

0 阅读:2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