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的一天,国家二机部派人来到汽车底盘厂,找到新婚不久的六级车工原公浦,别

代天谈历史 2025-11-04 17:55:10

1961年的一天,国家二机部派人来到汽车底盘厂,找到新婚不久的六级车工原公浦,别人怎么也不愿意离开上海,去大西北的戈壁滩,他却说“我愿意去。”后来,原公浦无数次感慨万千地说:“我姓原,这辈子跟原子弹有缘。” 国家二机部干部抵达厂里时,原公浦正值新婚不久。选拔名单点到他,其他工人多以家庭或健康为由推脱。他听取说明后,直接表示接受调动。任务指向西北戈壁,涉及保密工程,条件远不如上海稳定。他办理手续时,厂领导多次确认,他始终保持立场。 消息传回家,郭福妹起初难以接受,她是本地姑娘,对西北环境一无所知。岳母也强烈反对,认为新媳妇刚安家,丈夫远走不合适。原公浦解释任务紧急,国家急需这样的人才。郭福妹考虑丈夫日常自理能力差,很快提交调动申请,决定随行。岳母虽不情愿,但见女儿决心已定,只好同意。 夫妇俩收拾简单行囊,登上西去列车。途中景物从城市转为荒野,他们与其他入选者交换基本信息。抵达基地后,分配到四〇四厂,原公浦进入加工组,郭福妹到后勤支援。基地生活简朴,供水用电有限,他们逐步适应集体宿舍和食堂安排。这次调动中断了上海小日子,却开启了漫长西北征程。 选拔进入封闭训练阶段,原公浦与其他车工学习防护操作和模拟加工。训练强度大,他体重明显下降,但坚持完成各项考核。郭福妹在后勤处理衣物和物资分发,两人偶尔见面分享工作心得。基地强调保密,所有通信需审查,他们的家书多写日常琐事,避免敏感内容。 训练结束后,原公浦获知具体职责:加工原子弹核心部件铀球。1964年4月底,他负责最后工序,使用手工车床确保精度在微米级。操作中,部件固定和测量环节反复验证,每步数据上报领导批准。完成后检测全部合格,这项成果直接支撑了当年10月罗布泊爆炸试验成功。 爆炸消息传回基地,加工组成员集体庆祝,原公浦的技艺获“原三刀”美誉。钱三强评价他为关键一环。此后,他继续在厂里深耕,先后担任车间书记和工会主席,组织技术培训和安全检查。夫妇俩在戈壁度过三十余年,参与多项核工程支持,郭福妹转岗行政辅助。 退休后,他们返回上海,原公浦偶尔出席核工业纪念活动,讲述从车工到功勋的路径。2021年8月,他因病去世,享年87岁。

0 阅读:38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