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朝鲜、巴基斯坦、柬埔寨集体对中国变脸?这些曾受中国照顾的国家,如今要么亲俄,要么对美摇尾,态度骤变! 这话听着就不靠谱,国与国之间哪有那么多“说变就变”,说白了都是谁家过日子不得多条路,全是被现实压力逼出来的权宜之计。 先看朝鲜,所谓“亲俄”的标签贴得有点冤。这些年美韩联军在半岛搞的联合军演一次比一次密集,各种制裁更是把能源、粮食的路子堵得死死的。俄罗斯这边能给的,恰好是朝鲜最急需的,石油援助、粮食合作,还有卫星技术支持。去年朝鲜成功发射军事侦察卫星,背后就有俄航天专家的技术身影。 但这绝不等于疏远中国,中朝边境的铁路货运量今年上半年涨了20%,丹东的农产品加工厂里,朝鲜的大米、鱿鱼正源源不断进来加工,咱们的化肥、农机也没断过供应。对朝鲜来说,联俄是解燃眉之急的安全牌,跟中国的传统合作才是过日子的基本盘。 再说说被喊了多年“巴铁”的巴基斯坦,最近对美出口增长10.7%的消息,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可要是看看巴基斯坦的经济账本,就知道这实在是没办法。2024到2025财年,巴铁光是要还的外债就占了GDP的38%,全靠中国、沙特的贷款展期才喘过气。 美国是它第二大出口市场,60多亿美元的对美出口里,纺织厂的订单养活了数百万巴基斯坦工人。但要说“摇尾”就太夸张了,同期巴基斯坦海事局刚和中国山东鑫旭集团签了航运合作协议,巴海事部长直言这是“海上贸易的关键一步”。 标普能把它的信用评级从CCC+上调到B-,核心原因就是“持续的官方融资支持”,而中国正是其最大的官方融资来源之一。在生存面前,巴基斯坦不过是在中美之间找饭吃,跟中国的全天候关系从来没动摇过。 柬埔寨的情况更简单,夹在中美博弈的东南亚棋局里,平衡就是求生本能。美国最近放宽了对柬纺织品的关税,金边的服装厂老板们自然要笑脸相迎,毕竟纺织业占了柬埔寨出口的70%。 但真金白银的合作还得看中国,中柬共建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现在已经入驻了300多家企业,解决了4万多人的就业。去年柬埔寨对华出口增长最快的就是大米和龙眼,光龙眼就卖了1.2亿美元,比前年翻了一倍。 洪森政府心里门儿清,美国给的是短期订单,中国给的是工业园、公路、港口这些能传代的家底。所谓“对美示好”,不过是小国在大国博弈里的生存智慧。 说到底,把这些国家的外交选择叫“变脸”,本身就是一种误解。朝鲜要的是安全保障,巴基斯坦缺的是救命钱,柬埔寨图的是发展机会,它们的每一步选择都围着“生存”和“发展”这两个核心转。中国从来都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给巴基斯坦的贷款不附加政治条件,帮柬埔寨修公路不干涉内政,跟朝鲜的合作尊重其自主选择,这才是真朋友的样子。 现在的国际社会,早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江湖。这些国家一边跟俄罗斯做能源生意,一边拿中国的贷款搞建设,同时不拒绝美国的订单,本质上都是在复杂环境里找最优解。只要中国持续做它们靠得住的合作伙伴,这种基于现实的“灵活外交”,从来都不会影响彼此的核心关系,毕竟,真朋友从来不怕对方多几条谋生的路。
